同样是婆媳关系,这部剧用女性相惜破题!

2020-09-20   剧逗社

原标题:同样是婆媳关系,这部剧用女性相惜破题!

豆子这两天陆续刷到陈数、姜妍的新剧片段,才知道抗疫剧《最美逆行者》终于开播了。

作为首部抗疫剧,《最美逆行者》改编自真人战疫故事,采取单元剧的形式,一共7个单元,目前播出3个单元。

---不一样的破题角度---

《婆媳战疫》这个单元,是豆子个人觉得目前整部剧中最难呈现的部分。

在抗疫剧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奔走忙碌的社区志愿者,是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患者及家属。

婆媳关系,看似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部剧里的。

但看完这两集,豆子觉得以这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尤其是剧情发展的主场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家里,就还挺有代入感的。

故事在开头几个场景就塑造出了一对典型的婆媳。

既亲密又矛盾,她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

但实际关系并不好。

但一场疫情,让这段关系发生了改变。

疫情初始,她们俩还处于互相有怨言的地步。

媳妇劝婆婆为了安全着想,不要出去唱戏。

婆婆不听,也不愿意带口罩,甚至指责媳妇。

婆婆出现肺炎咳嗽、发烧的症状,媳妇戴口罩、做消杀如临大敌。

反而被婆婆指责是大惊小怪。

随着疫情渐渐蔓延,外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婆婆开始恐慌,开始害怕。

这一系列的反应真的,太真实了。

当把儿子孙子赶回老宅后,家里只剩下了自己和儿媳两人,这时,婆婆开始依赖起懂得更多、身体更好的媳妇。

疫情让她们困在了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迫使她们只能互相依靠。

小小的房间,一夜之间变成了防疫一线。

媳妇不再站在婆婆的对立面,而是把对方当做比自己年迈体弱的女性长辈。

隔离出了家里更多休息空间给对方,给自己留下的是连一张床也没有的厨房、书房。

婆婆也不再仗着自己是长辈,对媳妇的付出感到理所当然。

她看到了对方在媳妇之外,仅仅是一名和她儿子一般大的女性,在面对疫情时所表现出的坚韧。

当然,她们和我们一样,都只是普通人,都会有精神濒临崩溃的时候。

媳妇也会对着婆婆诉苦,“责怪”她在疫情初期不听劝。

婆婆第一次经历自我隔离,不适和不安带来的恐慌使得她即使对媳妇的付出所感动,但还是无法正常表达感谢,甚至会嘴硬地“推卸”责任。

但这次的“争吵”,双方不再各自为营,而是渐渐地卸下家庭角色身份,去理解对方。

媳妇开始理解婆婆内心的自责和恐惧,婆婆也终于不“嘴硬”了。

两位女性就这样,在同一屋檐下守望相助。

最终,在武汉封城的前一晚,在出城的高速路口,看见一辆辆逆行而来驰援武汉的车辆。

她们选择折返, 坚守武汉 。

大爱终究还是战胜了恐惧。

婆媳之间从最初的对抗,到关系的逐渐缓和,再到最后的互为依靠。

之前并算不上和谐的婆媳关系,变成了历经疫情灾难的“生死之交”。

一场疫情,让这一家人之间更加理解了家人的含义。

豆子看到这里,还是没出息的泪目了。

---闪闪发光的女性力量---

让豆子感到欣喜的是,目前播出的前三个单元,核心角色,也就是扣题的 最美逆行者,都是女性角色。

《逆行》里,第一批驰援抗疫进驻到武汉的部队的医疗工作者、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院长肖宁

《别来,无恙》里,默默奔赴一线的护士周星焱

还有《婆媳战役》里,以一己之力保护整个家庭的媳妇杨素素

她们在各个岗位、各个方面都在发光发热。

原本已经请好了假要和家人一起过年的肖宁,收到紧急援助通知后,立刻申请取消假期,随部队一起前往武汉。

肖宁医生宣读的请战书,一句“誓死不退”。

一个军礼,完完全全巾帼不让须眉!

肖宁的原型——

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宋彩萍。

除夕夜还没吃几口年夜饭,就紧急出征武汉。到达武汉金银潭医院后,曾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宋彩萍,带领队员一天一夜就将普通病房改造成专业传染病病房。同时规范收治流程、完善防护措施,为批量高效率高质量收治病人赢得了时间。

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薇。

2003年抗击非典,2014年在非洲抗击埃博拉。1月26日,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在她的指挥下,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就快速建立起来,核酸检测能力大大提高。

肖宁这个角色,是由 众多抗疫英雄的真实事迹凝结而成的。

除了肖宁医生,还有很多女性奋战在抗疫一线。

婆媳俩去医院看病,接待她们的女护士超负荷工作、已经有咳嗽症状,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上了新冠,却也还坚持在岗,耐心回答每位患者的问题。

现实也正是如此。

在这次疫情里,女性是战疫的中坚力量。以医护为例,根据官方数据,此次有2.86万名护士驰援湖北,其中女性护士有2.53万名,占比近99%,战疫一线的女性医生占比50%以上。

上至 73岁高龄的女院士李兰娟,下至 95后年轻护士

………………

有太多太多女性医护人员,在战疫一线作出了重大牺牲。

同时,也有很多很多的女性在别的岗位,用别的方式尽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剧里——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以一己之力保护整个家庭的杨素素;在媳妇杨素素的影响下,也能够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同意调转车头回武汉的婆婆。

剧外——

为了抗疫一线的女性同胞们,梁钰在微博发起“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呼吁关注一线抗疫女性面临的经期不便和用品短缺问题

远在国外的女性留学生也都尽可能购买国内紧缺的口罩、防护服寄回国内,澳洲女留学生从找货源、谈判、筹款、办理海关到匀速分配,将5200多套防护服运回国内医院。

还有女孩在吃火锅偶遇抗疫战士,悄悄替护士买单,还留下画着笑脸的纸条。

在这样一段黑暗的记忆中,女性的身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她们是这场苦难病痛下,最美的逆行者。

豆子年幼的时候总觉得为大义牺牲是英雄主义电影里的浪漫,但经历过才发现,这种义不容辞的态度,其实是根植于很多平凡人血液里的,甚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本能。

豆子希望大家能像记得那位在武汉深夜的街头拉起一曲《喀秋莎》的爷爷。

记得那位从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被问及姓名时一句“免贵中国人”的大哥。

也能够记住战胜疫情的力量中,有很多很多,来自女性工作者。

她们有魄力、够勇敢,她们有担当、够智慧。

《最美逆行者》带豆子回到了那段充满消毒水和酒精味道的黑夜,让豆子又一次看到了迷雾中奋不顾身、勇敢逆行的她们。

向疫情防控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身影,再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