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退化史…

2020-11-24   剧逗社

原标题:韦小宝退化史…

豆子这几天被张一山那段猴戏式韦小宝的动图反复折磨,真的太辣眼了。

槽真的槽累了……

凭一己之辣重新盘活n多年前的剧,这不就是每次经典翻拍(翻车)后必会经历的过程。

细数这么多年这么多版本的《鹿鼎记》,不得不说,虽然也有时代滤镜的作用,但确实《鹿鼎记》的翻拍越来越不好看了。

---鹿鼎记,真·大IP---

《鹿鼎记》,现在算下来,大大小小的版本可能不下十个。

各种版本,五花八门。

从1977年第一版到现在,算上电影电视剧一起,大大小小可能有个上十版韦小宝了。

77年香港佳视版。

第一版《鹿鼎记》,还是反串!由文雪儿反串饰演韦小宝。

83年邵氏电影版。

汪禹饰演韦小宝。

84年tvb梁朝伟版。

84年台湾中视版,李小飞饰演韦小宝。

92年香港电影周星驰版。

98年tvb陈小春版。

00年台湾华视张卫健版。

08年内地黄晓明版。

14年内地韩栋版。

以及今年张一山版的新版。

《鹿鼎记》,也确实有被多次翻拍的价值。

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因为其最不像武侠的特点,反而有着最难懂的深意。

再加上韦小宝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基本谁拍谁就有机会火。

当年刚出道的梁朝伟和刘德华就靠《鹿鼎记》一举成名。

如今张一山的《鹿鼎记》群嘲归群嘲,但底盘还在,看的人还挺多的,热度真不低。

(虽然但是,黑红也是红吧。

IP大,关注的人多,再加上张一山作为童星出道(后续除了《鹿鼎记》也基本没歪),路人盘大,自然新版备受关注,好坏都被放大。

略可惜一下张一山,本来也是可以继续走好青年演员演技扛把子的路,结果因为《鹿鼎记》,和分不开了。

说回《鹿鼎记》这个IP本身,要把《鹿鼎记》拍成剧,本身就可正剧可喜剧的。

擒鳌拜、削三番、明史案,这都是正经可深入探讨的历史真事。

天地会、神龙教,这指向的是江湖和朝堂、前朝和新朝,既有政治斗争,又有江湖义气。

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韦小宝不学无术又丑态百出,再加上坐拥7个老婆,又搞笑又香艳,喜剧也是妥妥的。

新版《鹿鼎记》朝着喜剧方向走,并不是个错。

毕竟无论是梁朝伟版和陈小春版的电视剧,还是周星驰版的电影,都有足够的搞笑情节和恶搞部分。

翻拍作品中删改剧情,做出改编也不全是毁原著。

周星驰版,也一样改了不少,韦小宝妈妈变姐姐。

杀小桂子弄瞎海大富,变成了海大富不瞎,小桂子是海大富杀的,也一样进了宫,做了假太监。

周星驰版处处魔改,但也照样豆瓣8.2分。

但同样改了不少剧情的新版《鹿鼎记》一播出就被骂。

现在20多集了,豆瓣评分仍然只有2.7分。

可能问题就出在为了搞笑而搞笑,甚至剧情什么的都无所谓,就只想搞笑。

但结果用力过猛,所有演员都挤眉弄眼,故作活泼,实际一点都不好笑。

搞笑没玩好,又因为删改丢了原本《鹿鼎记》的内核,这真怪不了观众下狠手打低分。

大IP之下,肯定就有着更多的期待,这一次新版的群嘲,不正是大IP热度加成的反噬吗……

---韦小宝,越来越不“韦小宝”了---

无论哪版《鹿鼎记》,最能体现作品内核的,就是韦小宝这个主角。

之前豆子有讲过,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本身就非常复杂,是很考验演员设计和演绎的。

韦小宝,典型的小人物形象,爱财好色,爱慕虚荣,贪生怕死。

非常会自我开解,完全有阿Q式精神胜利法的感觉。

长年混迹于市井,特别会见风使舵,特别会哄人拍马屁,左右逢源,表面工夫一流。

小混混一个,却也重江湖义气,有担当的勇气。

也正因此,韦小宝油嘴滑舌但却不油腻,鬼马机灵,虽然有卑劣处却不那么惹人讨厌。

这些特性,早期经典版本的韦小宝们都把握住了。

而80年代三版韦小宝,都有着机灵鬼马的生动劲儿。

表情丰富,神色灵动,也都没过度放飞面目表情。

同时也都有着市井气,看着就让观众能够相信,这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

梁朝伟版的韦小宝,能通过下意识抠腿蹭痒来表现韦小宝粗俗的底层人物形象。

虽然梁朝伟帅,在剧里也没有特别刻意的扮丑,但却能运用表情弱化五官。

比如在说话时下意识微抬下巴,放大唇部动作,拉大面部表情,也借此多加了点常混市井的泼辣感觉。

90年代的几版《鹿鼎记》,在已有出色演绎韦小宝的优秀案例在前,也还是都完成出了各有出彩点的韦小宝。

周星驰的韦小宝,那绝对是最有原著内核的了——用着荒诞不经、隐喻与反讽呈现原著中反英雄反武侠的精神内涵。

开场就在高台上说书,全篇谎话。

面对众人的嘲笑和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

被拆穿后从高台坠落,也完全不存在羞愧或羞耻。

可以,这很没脸没皮,很有阿Q精神。

在天地会陈近南讲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时,周版韦小宝也相当理所当然地接受,甚至直接愿意加入捞钱。

这也很“韦小宝”,见风使舵,以利己为上。

98年tvb版里,陈小春的韦小宝,真自带小混混的痞气。

又演得自然,油嘴滑舌却不显得油腻猥琐。

还有内心小剧场,嬉笑怒骂,自然流畅得出神入化。

(这版韦小宝最有趣的也正是这个内心小剧场!而且用内心和现实的反差自然地搞笑。

戏谑的调调,也非常有原著味道。

尤其是和康熙的戏份,更是把韦小宝这个角色的复杂和矛盾点表现得非常充分且真实。

也可以说,这一版韦小宝,着重呈现的就是在义气之间的迷茫和挣扎。

对于天地会,他的师父陈近南,他有义,对于他的朋友,小玄子、康熙,他有义,但这两边的义却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点。

陈小春这版的韦小宝,后期的沉重和无奈,都来自这个义与义的矛盾。

之后2000年后的韦小宝们,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没有原著味道了。

张卫健的韦小宝,灵气机敏,他演这种活泼角色一向都非常合适。

完完全全能感受到这位韦小宝的可爱和聪明!

但这一版韦小宝的问题在于,他有文化、有武艺。

所以没有了大时代下市井小人物的身如浮萍、身不由己,没有了矛盾冲突之间展露的真实人性。

他对很多女人都深情,这也就不太像是妓院妓女之子韦小宝了,韦小宝好色,但见惯了妓子嫖客无情的他,绝对不会有深情。

不过这一版韦小宝,张卫健演得还是讨人喜欢的。

(得益于张卫健本人魅力与感情戏真的加分。

再往后去,较新版本的韦小宝们甚至都开始变得让人反感了。

黄晓明版的韦小宝,油嘴滑舌油腔滑调,且最后只留下了一个“油”字。

为了演活泼而挤眉弄眼的,真的不可。

韦小宝是小痞子自然的机灵劲儿,不是装出来的。

韩栋版韦小宝,更是毫无亮点。

而且韩栋也不适合活泼角色,单论演员本人,也没有给这个角色增色很多。

到张一山这一版,能看到的是韦小宝这个角色已经单薄的只剩搞笑了。

(而且搞的还并不好笑。。。

前版经典的韦小宝们虽然也跳着猴戏自轻自贱,但心中有侠义,角色鲜活有人性,更有戏耍世间的超脱感和嘲讽意味。

但现在的韦小宝呢?他戴着绿瓜皮帽,却在演情景喜剧而不是《鹿鼎记》。

《鹿鼎记》好就好在它的反讽和解构。

它是好笑,但好笑绝对不是全部。

观众们爱看《鹿鼎记》,除了好笑和美女,更想看到的是江湖微末之时的反武侠反英雄,想看的是江湖道义的消亡。

这也是《鹿鼎记》区别于其他金庸作品的点,是《鹿鼎记》最重要的点。

把《鹿鼎记》当作是情景喜剧,那真的是舍本逐末。

韦小宝这个角色,看似轻浮,实则沉重。

张一山这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