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12版
在城阳区仙山路,两侧曾经的低矮平房和老式厂房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场面:2400余名建筑工人,近300台机械,昼夜不停地作业施工,从地下基础施工到地上墩柱施工,一道道工序正紧张而有序地推进。今年底,这条青岛市区到胶东新机场的“迎宾大道”将实现主线通车。 这条还未被正式命名的大道,现称为“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以下简称“连接线”),西起女姑口大桥,东至青银高速,全长9.8公里,以高架桥梁为主。它是青岛市近年来沿线条件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工艺和技术要求最高的市政道路项目。
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该工程几乎一天未休,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段,工程也在按部就班向前推进。今年一季度,该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5亿元,为青岛市稳投资、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改善区域交通。作为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一条新建道路的诞生,必定会带来系统性反应。作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名片级”交通主干道,连接线将给区域交通带来质变。 “看看青岛地图就会知道,这个项目建成后,‘青银高速-仙山路连接线-青兰高速-新机场高速’这条线,将成为青岛市区到新机场距离最短、条件最好、效率最快的全程高速最佳方案。”项目代建单位中青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连接线中间双向4条专用车道将实行封闭,按照高速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免费通行,实现青岛市区与新机场的高速连接。 道路如同河流,有畅通性,也有阻隔性,尤其是封闭式快速道路。为解决传统高架快速路“灯下黑”问题,此次连接线创新性地将高架路面划分为两大区域,中间双向4车道为封闭高速,外侧双向4车道则为城市快速路系统,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通过设置南流路、重庆路、双流高架等三对匝道,连接线串联起双流高架、环湾路等快速路,以及重庆路、黑龙江路等城市主干道,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快速路网体系,实现沿线5分钟上下快速路,明显改善区域交通联系,特别是对缓解目前流亭立交桥拥堵现状发挥积极作用。
更新城市肌体。修建一条道路,其意义不止于交通属性,还将辐射到周边区域的城市肌体更新。“抬头看这些密密麻麻蜘蛛网式的电线,等我们工程完成了,它们将全部被装入管道埋入地下,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方便维护。”4月20日,在驱车走访施工现场过程中,项目设计单位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王召强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连接线项目建设过程中,桥下新建仙山路双向六车道地面辅路,周边14条调流道路都将进行升级改造,提升道路行车舒适度和通行能力;仙山路上两条已经建成20年、老化严重的自来水管线,也将同步进行改造,彻底消除供水安全隐患;项目同步配套建设的110KV和220KV双舱电力管廊,也将成为青岛市第一条贯穿东西的地下电网大通道,首次实现东岸主城区电力动脉成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王召强说,项目完工后,仙山路将变身成为生态景观大道。“桥体、桥下和道路两侧空间,将打造景观绿化、城市亮化、健身步道、休憩空间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环境美、生态好的景观轴线通道,沿线居民都将从中受益。”
开创领域先河连接线施工的最大难点,是要在安顺路横跨青荣城际、胶济铁路、机场专用线三条铁路线,总跨度约为90米。4月20日,记者在该施工点看到,一台旋挖钻机正在进行桩基作业。项目参建单位,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子杰介绍,今年10月,这里将建成国内跨径最大的耐候钢转体桥。
“三条铁路为南北走向,而连接线是东西走向,让铁路停运几个月来保障施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采用了转体桥设计。”张子杰介绍,简单说来,就是在不影响铁路运行的前提下,先沿着铁路线平行方向修建两条120米长的高架桥梁,待全部建成后,让两条桥梁转体90度,在铁路线上方10米左右完成“空中拼接”。如此大的转体跨径、如此大的转体角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样的建设亮点,项目方共梳理出了10个,还包括在青岛市首次大规模采用预制装配式桥梁施工工艺,压缩工期近6个月的同时减少施工扰民;路灯、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电子警察、视频监控、交通信息发布屏、5G微基站等“多杆合一”,杆件数量由465件减少为299件;采用仿石混凝土路缘石替代天然石材,更加环保的同时可节约投资20%-30%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手续办理方面,青岛市相关部门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例如,在土地预审结束后即办理规划许可,实现前期建设手续办理较常规程序压缩时间约5个月。这些由此肇始优化的工作流程,将延续固化成为新的服务标准,成为青岛推进流程再造、改善营商环境的精彩一笔。
图文无关
图文无关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