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1、寻找上太行山唐代道场的路
沿建设路一直往西到博爱
火炬观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里面供奉一位唐代著名的道人、药物学家孙思邈。据《博爱县志》记载: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黄河中下游流域发生瘟疫,孙思邈闻讯来到河内县圪垱坡行医,为群众治病,扑灭瘟疫。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孙思邈病逝于圪垱坡。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因此后世又称他“孙真人”,博爱人习惯尊称他"孙真爷"。
【正月二十三】2、全国最大的锻铜雕塑一一腾飞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在焦南竖起了一尊铜制雕塑,取名腾飞。雕塑长12米、高13米、重7吨,1985年12月30日揭幕,雕塑是一名骑士驾着一匹腾空而起的骏马,寓意焦作人民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这个锻铜雕塑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每当人们看到这尊雕塑,就会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最终必将腾飞的美好象征。
【正月二十三】3、嘉禾屯的传说
一说是:商朝末年,武王兴兵伐纣,“唯十有三日,大会于孟津口”之时,因为这里临近东西官道,周武王之师从这里经过,见这里土质非常好,庄稼都长着双穗,而且地理形势也适宜屯积粮草,背靠太行山,南临官道,进可取、退可守,就把这里作为屯粮仓库,取名嘉禾囤。以后人们在这里定居下来,改囤为屯,就叫嘉禾屯了。一说是:古时,这一带是个大战场,兵家经常在这里屯驻大批兵马准备迎战。战时打仗,没战事时兵士就垦田耕地,因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兵家把这个屯田的地方叫嘉禾屯,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处大型的储粮仓库。
几个传说意思都是一样:土地肥沃、庄稼长的好。经实地调查证明,有些传说是比较可信的;在这个村南,有几十亩耕地,至今土质仍是非常好,像黑油泥一样,群众称说是:“鸡粪地”,这些地长的庄稼同一般地的籽粒就是不一样,特别饱满实在,如一般地的麦子一斗重量为二十五斤,这里产的麦子一斗能达三十斤。再者嘉禾屯的村址也像是古代屯粮的地方:在早年,村中地势比周围都高,村四周都有宽三丈、深丈八的大深沟,至今民间还流行这样个传说:“嘉禾屯四面沟,骑大马骑墙头,点不起灯笼挂罗头,……”,说明沟确实存在。
在这里民间还有个迷信传说:说是嘉禾屯原来叫“家伙屯”,在村西北角有一个大土冢,里面住着一位作仙家老头,准备有各种各样的家伙用具,如桌、椅、板凳,锅、碗、调盘等,附近各村哪家有红、白大事,可到冢前烧香求借,这样你所需用的“家伙”就会在第二天都放在冢前边,你就能搬走使用,用后要准时归还。时间长了,有的人起了歹心,借了“家伙”不还,后来也就不灵了,“家伙屯”
【正月二十三】4、竹林七贤来博爱
2007年在皂角树村村民在村南竹林中发现竹林七贤亭遗址碑。得知发现后,曾出版《竹林七贤》一书的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剑敏专门赶来,对该碑进行了考证。该发现为竹林七贤在这一带活动提供了有力佐证。
【正月二十三】5、从皂角树村往北有两条通往后山的隧道
东边隧道是一条通的隧道,汽车可以进入后山。
西边隧道是一条三个联通的隧道,第三道只能两个并排的三个小隧道,车就过不去了。
皂角树隶属于河南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焦克路之南,丰许路之北,
【正月二十二】6、西边隧道出来是焦枝铁路月山编组站北侧废弃矿山治理场
整理边坡10000m3,
采坑回填100万m3,
浆砌石护坡3375m3,
植树绿化工程10000株,
焦枝铁路月山编组站北侧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前期勘查面积0.45 km2。建设地点:博爱县西北部,东靠月山寺风景区,南临焦枝铁路和焦克公路。
【正月二十三】7、东边就是月山镇老灵山庙
位于博爱县月山镇小辛庄往北,过去太焦铁路,去往太行山黄岭村有一条直通的水泥道,路过老灵山庙。
由于疫情闭庙了,但山坡上有多座庙宇,是比较壮观。
【正月二十二】8、向西走到约一公里处的国家财政矿山治理现场
2013年度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博爱县月山编组站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博爱县月山编组站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位于博爱县西北部,属月山镇管辖,治理区面积0.263km2。项目区东靠月山寺风景区,南临焦枝铁路和焦克公路,距博爱县城约4.0km,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施工招标控制价993.521084万元。
【正月二十二】9、第一次走错了圪垱坡火炬观的上山道
看着正对着圪垱坡火炬观正对的方向是绝路,到头就走到开山的大山断崖了。
圪垱坡火炬观位于博爱县城西北7公里的太行山南麓,总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300米左右。初建时,人们希望它像火炬一样,生机勃勃,永放光芒,故称“圪垱坡火炬观”。亦因山形似凤凰而取名凤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