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去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山西省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10/4】2、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润城
一直是山西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
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2010年7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决定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0/4】3、中国古村落屯城村的由来
屯城是“秦白起伐赵时筑以屯兵者”。这是屯城村名的来由,也是屯城村历史的肇始。由此推断,屯城村的历史最迟可以追朔到公元前260年,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屯城村北有侯村河、湘峪河二水汇合而成的一条小河,隔河为邻的是沁水的武安村,武安村东另有一村名称侯村。这些村落都是秦国大将白起发动长平之战的屯兵之处,村名也因此而得。屯城、武安这两座城都在沁河东岸,靠山临水,中间又有一条小河相隔,是理想的屯兵之地。
【10/4】4、中国古村落尉迟村的由来?
原名吕窑村。因这里的村民早先都姓吕,而且世代都居住在土窑里,故名吕窑。该村古代曾是北去端氏县,南到白巷(今润城镇)至泽州和阳城的重要商贾通道,村民们古往今来对过往的行人以憨厚仁慈相待而方圆闻名。其后因唐代大将尉迟敬德在此隐居而更名为尉迟村。
【10/4】5、中国传统村落屯城的东岳庙
庙创建于金,明清时期均有修葺。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屯城东岳庙(第二批省保)
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庙内建筑现仅存中轴线上舞台、正殿,两侧存垛殿、西廊房、钟楼。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
【10/4】6、中国古村落尉迟村的小说家赵树理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0/4】7、《小二黑结婚》的尉迟村赵树理
作品,时间
《小二黑结婚》
1943
《李有才板话》
1943
《李家庄的变迁》
1946
《福贵》
1946
《锻炼锻炼》
1957
《求雨》
1954
《灵泉洞》(上集)
1958
《实干家潘永福》
1960
《三里湾》
1955
【10/4】8、山西尉迟村尉迟庙,又叫尉迟敬德庙
尉迟村原名吕窑,村里建有一座“尉迟庙”,是村民为了纪念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而建。相传为人正直的尉迟恭(李世民做了皇帝后被封为“鄂国公”)愤于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杀戮忠良,盛怒之下杀了赃官,潜逃出京,隐姓埋名,流落于此,并将编簸箕的手艺教给这里的村民。后来尉迟恭返回故里朔县,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为了纪念他,遂将村名改为“尉迟”。
【10/4】9、山西泊水湾湿地公园
在山西省境内,沁河到达端氏镇以后,地势逐渐平缓,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裕,促成了农耕经济的相对发达,为古代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0/4】10、开进沁河岸边王家庄
王家庄村位于沁河西岸,地处润城镇的西北方向,交通便利,距离晋阳高速润城收费站仅500米,润端一级公路穿村而过。
【10/4】11、山西秋沟
王家庄村位于沁河西岸,西沟村位于王家庄村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