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关

2019-12-21   弘益

有些家长经常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和他讲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不管他吧,在旁边哭闹的越凶。如果屈服于孩子,又怕纵容这种行为。但事实上,孩子发脾气属于正常行为,家长的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有朋友经常倒苦水:自家孩子很喜欢发脾气,乱摔东西,还大哭大闹的,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朋友就会把孩子拽到一边,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小朋友像你这个样子乱发脾气,一点也不讲道理。”孩子听完妈妈这么一说,往往愈发哭闹。最后还是爸爸拿出小戒尺,宝宝这才暂时学乖了。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有相关研究表明,孩子5岁之前时,心理就会有落差感,极易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心情。那么该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呢?

1.让孩子描述情感

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像是“宝宝是不是很难过呢,要是妈妈遇到这事也会跟宝宝一样难过的”。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辅助理智脑的运作,当孩子慢慢通过理智思考时,他的情绪也往往减弱了,理智区域和情感区域也慢慢形成交互作用了。



2.引导孩子分析缘由

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为什么发脾气的缘由,这可以加强孩子脑中理智区域的激活,缓解他们发脾气的情况。比如宝宝感到难过是因为没有拼好拼图,此时妈妈应该帮主他分析缘由,并且给予一些鼓励:“你看还差几片就拼完整了,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再进一步。”

3.引导孩子思考行为

要让孩子知道发情绪不能够对自己的目的起到帮助。像是“宝宝,你看你这样发脾气,又哭又闹,还摔东西,还是不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啊,下次要是再碰到难道还是发脾气吗?”家长要渐渐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起不到任何作用,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父母的态度与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懂你”“我也是”“我明白”这几句话胜过唠叨与强迫。孩子发脾气,耐心的沟通与平和的态度最重要。家长甚至可以抓住孩子每次发脾气的机会来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