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成为孩子的阅读土壤

2020-04-27   弘益

“当孩子们生活在这种处处能够接触到书,月月都能有读书活动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喜欢读书了。”


我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图书馆馆长胡阳,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在这里探讨亲子阅读方面的话题。我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里大家能看到什么信息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照片最左边穿着粉色上衣的女士,她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奇慧博士,在她旁边穿着白大褂的是我们学校医务室张倩老师,周围的垫子上,板凳上,还有后面沙发上坐着的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和家长,然后右边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和大家分享这张照片呢?因为它的背后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图书馆的阅读理念。

首先,从这张照片的人员组成上可以看出,中关村三小追求的是学校3.0教育理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是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的场所,所以我们希望把不同的人团结在一起。

那我们在搞什么事情呢?我们是在探索图书馆的N种打开方式。这场亲子互动公益讲座的主题是“免疫大战病毒,感冒身体里的攻防战争”,时间是2019年12月26日。我们举办这场讲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流感季即将到来,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病毒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也希望孩子能够阅读更多关于病毒的读物。所以王奇慧博士不仅带来了讲座,还带来了关于这方面的读物推荐给孩子和家长。

通过这个公益讲座,实际上探讨的就是阅读是从学校走向家庭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我们的周末图书馆活动。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处处都是图书馆,从学校到家庭。“我们致力于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着成长机会的场所。”这是《中关村三小发展纲要》里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探索图书馆的多种打开方式,可以用是哪个关键词来总结。

关键词一:3.0学校资源中心;

关键词二:师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三:泛在教育中心。

首先,作为3.0学校的资源中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进行适应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让孩子知道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然后分享,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初步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

其次,作为师生的服务中心,我们主要是和其它学科老师合作,助力跨学科的阅读课程。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图书馆的检索课程还有阅读课程。

另外,作为泛在教育中心,实际上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的图书馆,包括主动与公共图书馆儿童馆寻求合作,邀请这些专家资源,还有一些非常好的网上资源来给孩子建立一种更全面的阅读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很多亲子活动,推出了很多面向社区的开放性阅读推广活动。

从这个课程设置上,大家也能看到我们学校探索的就是如何让图书馆从学校走向家庭,如何让家庭在阅读方面能够和学校保持一致。

在中关村三小图书馆阅读课推出了一个课型,我们叫它“自主阅读课”。在“自主阅读课”上,孩子们以自己最自然的状态,选择他最喜欢的一本书,自由自在的散落图书馆他最喜欢的角落去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课型叫“进阶导读课”,我们的“进阶导读课”建立在分阶、趣味和专业引导的基础上。

我们是这样设置“进阶导读课”的:首先我们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和阅读团队,包括两名英籍的外教老师,负责对孩子进行阅读方面的课程指导和推进;其次,我们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以书为媒去推进行为教育与入馆课程;最有意思的课程就是思维能力与双语阅读课,也是整个课程非常核心的版块,因为在这个课程里面,孩子是从低段绘本阅读(想象与创造力)、中段桥梁阅读(进阶自主阅读)、高段思辨阅读(合作探究创作)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

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低年龄段孩子是以绘本的阅读为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是一、二年级绘本阅读重中之重的目标。低年龄段的孩子读绘本,我们最希望他们保有想象力,然后再去激发他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把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绘本课程的重中之重。

对于中段年龄的孩子,也就是三四年级孩子来讲,我们希望他能够为自主阅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设计的是中段桥梁书阅读;对于高端年龄的孩子至于高段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自己研究一些真实的问题,所以课程就针对合作、探究、创作这些角度去设置阅读课程。

我们希望孩子们的阅读是多元的,丰富的,不希望是单一的阅读,让孩子爱阅读只是第一步,我们希望孩子会阅读。我们会借助学校图书馆的后台大数据来分析孩子读的是什么书?多长时间书一本书?哪一类型的书是最受欢迎的?他读的是不是全都是虚构类?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我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奖励机制去鼓励孩子培养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图书馆中的每月阅读情况统计发布榜,我们运用各种各样好理解的图表,让孩子去看有没有我的名字,我的伙伴有没有上榜,我们班级有没有上榜,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比较多,我是不是要换一些书来读了呢?所以孩子们非常愿意在这儿停留驻足。

另外,我们图书馆在读书方面的尝试是希望孩子能够处处碰到书,所以我们提出推倒墙,不要给图书馆设限制。我们图书馆馆藏的书会拿出来让孩子根据他的年级、年龄、喜好去选择,我们建立有中央图书馆、特色图书馆、校区图书馆,还有班组群图书馆,以及班级的图书角。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孩子写完作业了,或者想安静一下的时候,我们会在学校每一个安全的,可以停留休息的角落都能让他碰到书,而且保证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类型的书。

孩子们自己还设置的一些借阅规则、读书公约,其实就是我们图书馆的一些使用规则,保证他们自己的图书馆能够有效的运行。

另外,中关村三小图书馆比较有特色的就是保证每个月都有促进阅读的活动,例如每年一次的世界读书日,每学期一次的读书节,还有每月一次的主题阅读榜。2019年10月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是“厉害了,我的国”的主题阅读,11月份是我们学校科技节,所以是“科学书,你有吗?”科学书主题阅读。

所以当孩子们生活在这种处处能够接触到书,月月都能有读书活动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喜欢读书了。就我个人来说,在图书馆工作的这段时间我特别幸福,因为我感受到了图书馆它就像是桃花源,是我们每个人把梦和理想安放的地方,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有梦的孩子或者是老师能够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收获,他的成长足迹。

所以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一个可以下载的资料“中央图书馆场地使用申请单”,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下载,填写之后交给图书馆进行场地申请。在这里经常有一些孩子的画展,还有一个小男生的多肉展,这个多肉展特别可爱,平时在市场上都见不到的多肉植物,他都展出来了。所以图书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们会经常邀请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只要他有教育情怀,愿意来我们这儿做公益分享的,我们都会欢迎。我们在上学期的时候做了14场这样的分享,有科学家、有剧作家、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有科幻作家、军事作家、教材编辑、绘本插画家,还有很多非常可爱的阅读推广人。

每一场分享之后孩子都会给我们提交一个小小的反馈,这个反馈上面有他自己的推荐,也有他想读的书,也有参加讲座之后他的想法,还有家长的反馈。每一次活动也都有直播,通过这样的直播嘉宾的分享可以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家庭看得到。

正是因为这些分享嘉宾不遗余力的支持,用阅读把我们的孩子共同滋养,帮助中关村三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追星的孩子,他们追的不是电视屏幕上的明星,而是来到他身边的这些科学家、诗人、作家,这些嘉宾让孩子们看到读书的光芒,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滋养未来的星。

因为疫情的影响,图书馆的活动从线下做到线上,学生们的阅读从学校到家庭,阅读变成了孩子们无处不在的,融入生活的不可缺的东西。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送给图书馆师生的话,我也送给大家。“诗书开卷皆有益,万卷读后气自华”,谢谢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