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你家孩子大吼大叫过吗?
是不是经常感觉有如下的情绪:
于是就这样陷入无限的循环当中,明明知道吼孩子的危害:
先来听听我朋友,刚上一年级孩子的情况吧!
这个孩子今年7岁叫西西,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上课基本上坐不住,但是却很努力。刚上一年级,我朋友就想让孩子能够好好的完成作业,最好能够有个好成绩。
但是可怕的一幕又一幕天天上演:
坐在旁边看孩子做作业更来气:
看着题目都没开始读完,就开始做毛毛躁躁开始解题了。
做语文作业的时候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总是写了擦,擦了写,来来回回弄个没完,想想都头大。
你说说:能不吼吗?
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都要靠吼来完成,如果今天吼的声音小点,孩子根本不听,基本上一天都能吃出一板咽喉片来。
等弄完作业、修改完,我朋友累得瘫倒在床上了。
她几次向我求救,问我家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吗?
我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好像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直到我学会做“零吼叫妈妈”。
朋友着急地说:“有大招还不快点告诉我!”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是时好时坏的。
其实孩子并不是一直需要吼叫,比如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孩子非常期待,就会自己早早的起床。
是的,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提醒自己记得他们毕竟只是个孩子:
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需要记住,叫喊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还会损伤亲子感情。
而且每个人都一样,孩子们也不喜欢挨骂!
其实妈妈们都知道,大喊大叫对孩子其实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只会让事态越发失控,让孩子根本听不到我们真正的心声。
比如: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写的东扭西歪的,我们就会大吼:
在你这一连串的狂轰滥炸之后,孩子们能听得到你在“说”什么吗?
对他们来说这些全部都是“乱码”。
你冲孩子大吼大叫,喊出你的“指令”,其实除了会把他们弄哭,根本毫无用处!
我们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当吼叫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也有各种情绪呢?
比如,
每天被一堆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无法宣泄的时候,而那个“倒霉蛋”就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要学会一句话:“是我的错,不是你的错。”虽然这句话会令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很管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真正的意识到原来吼叫,只是因为我们想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大声斥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又大声斥责教育出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自从不吼孩子以后,熊孩子也越来越听话。
现在的我更加平静,能够在情绪崩盘之前想到更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潜在的问题。
而孩子们也更加爱我,这感觉不能再好!
你也快来试试这个方法吧!和我一起做一个零吼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