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无声的号角。战“疫”中,杭州市各级文明单位情系防控一线、践行文明使命,涌现出一批批的“文明领跑者”。杭州市文明办、浙江日报杭州分社特此联合推出《疫情防控·文明单位在行动》专栏,定格那些抢在一线的最美背影,记录那些抗疫的温暖故事。
2月17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镇工会主席张华余又送走一名刚刚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看着他乘车离开后,张华余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和同事核对台账,“形势向好,我们更不能松懈。”
这是他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送回家的的第63人,也是他在这里坚守的第21天。2月2日,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建起了临时党支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群众面前,党员、志愿者一定是挡在他们和病毒之间最坚实的‘防疫墙’。”
组建高效的防控疫情指挥部,村社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成立49个防疫一线临时党支部……当疫情来袭,全国文明镇塘栖镇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十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二十余日,至今全镇疫情保持零发生,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49个一线临时党支部
织起一张立体防疫网
2月15日上午,练杭高速塘栖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召开了一场“党旗飘在‘疫’线”特别主题党日活动。7家单位共32名党员,在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勤枫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练杭高速塘栖入口位于千年古镇塘栖北垂,是外地进入杭州的第一道“关隘”。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这里成了杭城不折不扣的“抗疫”北大门。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疫情防控有了“主心骨”。
早在大年三十,各单位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就已经全部到位。他们每天24小时连轴转,负责过往车辆和司乘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行驶路线查询等工作。
截至2月15日12:00,共排查车辆24000余辆,劝返鄂籍等重点疫区车辆228辆;排查人员41500余人,劝返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共362人。
“我们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我们将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地投入战斗,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战线飘扬,让党徽在疫情战线闪亮。”支部委员、塘栖镇平安办副主任沈惠民说。
在该防控检测点,多名一线干部在抗疫中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受鼓舞,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主动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练杭高速塘栖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是塘栖筑牢“红色防疫墙”的缩影。
疫情发生后,塘栖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网络,在辖区主干道口、集中医学观察点、村社部分要道等有条件的防控筛查点成立临时党支部,把“红色堡垒”建在防控最前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政治引领和坚强堡垒作用。
截至目前,全镇已成立49个防疫一线临时党支部,凝聚1693名在职党员,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签订一份任务书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大局意识、冲锋意识和奉献意识,勇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这些坚守在战“疫”一线的临时党支部,已累计检查来往车辆23886辆次,排查人员36286人次,走访和发放宣传资料8634份。
人人出力争当文明志愿者
建立“疫后复工”红色保障
“感谢你们,让我在异乡感到了温暖。”2月9日,塘栖居民王华连和妻子解除医学观察,他来到水北社区,将自己手写的感谢信交到了社区主任钱钰手中。
年前,王华连夫妻俩回到湖北老家探亲,返回塘栖后,两人主动向社区上报了行程,并自觉在家医学观察。但家中已经没有“存粮”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书记胡兴华送去了米、面、油、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
不仅是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对社区的空巢、独居老人,水北社区也是分网格分组每天上门送菜,及时关注老人生活和安全问题,确保有事叫得应。
志愿者向心而来,志愿岗遍地开花。2月1日,塘栖镇对外发布了志愿者招募公告,仅5天招募了160多名文明志愿者,每一个人都想为这场战“疫”出一份力。
发传单海报、拉横幅、发短信……文明志愿者多措并举,向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开展防疫控疫志愿宣传,挨家挨户排查累计78474户,累计268702人次,通过滚动式排查,为做好动态管控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3岁的李见华,是塘栖镇塘北村人,儿时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臂。抗“疫”阻击战打响后,他主动参加志愿者队伍,在塘姚线卡点对过往人员体温测量,询问行车轨迹。他说,“量体温,一只手就够了。”
塘栖村33名退役军人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应急队临时支部,第一时间参与辖区内村民及企业走访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党员红”和“军人绿”交融成防控一线的靓丽风景。
眼下正值复工复产“三返”高峰,为了建立“疫后复工”红色保障,各村社党组织积极发动村居民自我服务保障复工生产。
比如,西河村人人出力 “义务派工”,由党员、村民组长带头,制定防疫出工登记、出工情况公开和义务监督员等3项制度,动员激励村民人人出力,参与防控任务和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已通过企业复工审批41家,实际开工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