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红与二二八起义

2020-03-12     团结报党派e家

谢雪红(1901-1970),原名谢阿女、谢飞英,1901年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赤贫家庭,13岁被卖到台中洪姓人家当童养媳。1919年初,18岁的谢雪红跟着花钱赎下自己的台中富人张树敏来到日本神户自修学习,开始接触日本民间的革命运动。4月,谢雪红随张树敏到青岛经营帽子批发生意。此时正逢五四运动,她在青岛亲眼看到祖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烧毁日货,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心中激动不已,更深切感受到台湾人民在日本统治下的痛苦,思想上受到了启发。是年底,摆脱张树敏束缚追求女性解放的谢雪红在台中开办“嫩叶屋”裁缝店,并参加了台湾进步团体“文化协会”,从事初期的政治文化启蒙运动。

1923年4、5月间,日感学习重要的谢雪红决定关掉裁缝店赴大陆求学。在去大陆的船上,谢雪红认识了左翼青年林木顺、李朝基、郑泰聪。林木顺等人是台北师范学校学生,因反对学校歧视台湾人,带头罢课被学校开除,正想去大陆求学。在谢雪红的建议下,他们同意一起去上海。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们积极投身到反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斗争中去。这一年的6月17日晚,他们参加了由100多位台胞在商务印书馆举办的“耻政纪念日”活动,反对日本霸占台湾。谢雪红作为当时唯一一位女性在会上发言,号召台湾青年团结起来,好好学习,时刻准备为台湾回归祖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力。

1925年10月,经中共党组织安排,谢雪红、林木顺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东方大学开办于1921年,是一所专门培养苏联东部地区民族干部,也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人才的政治学校。考虑到当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为了便于将来在台湾建党,开展革命活动,有必要与日本共产党密切联系,谢雪红、林木顺被编入日本班学习。毕业前夕,日本共产党领袖、共产国际执委片山潜代表共产国际向谢雪红和林木顺传达了共产国际的决定:谢雪红、林木顺回国筹组台湾共产党,台共组织暂时称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在日共中央的领导下工作。

在苏联的学习使谢雪红理论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斗争意志更加坚强。在一次瞻仰十月革命遗址活动上,一张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宣传画:红军攻打冬宫,战士们的鲜血洒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改名为谢雪红。雪,暗示着玉洁冰心;红,则言明自己是赤色的社会主义者。

1927年10月,谢雪红、林木顺毕业离开东方大学。11月,回到上海,开始寻找留在上海的台籍人士,特别是中共党员和日共党员,作为台共建党的基础。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28年4月15日,林木顺、谢雪红等人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台湾共产党成立大会,中共代表彭荣和朝共代表吕运亨列席了会议,谢雪红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6月10日,台湾共产党第一届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在台北召开,增补谢雪红为中央委员。1929年2月,谢雪红在台北开办国际书局,以此掩护身份,继续开展地下工作。1931年,谢雪红在日本警察发动的“台共大检肃”中被捕,以违法治安罪判刑。1934年谢雪红再次被捕,被判13年徒刑。1939年,谢雪红因肺病过重,以“停止执行”的名义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的谢雪红一边经商,一边寻求恢复台共组织。1945年台湾光复,谢雪红发起组织人民协会、农民协会,并担任建国工艺职校校长,在台中地区颇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1947年2月27日傍晚,台北市繁华闹市西门町天马茶房前,中年守寡、带着一儿一女靠贩卖私烟艰难度日的林江迈守在自己的烟摊旁,招徕顾客。突然,人群开始骚动,等林江迈反应过来,已来不及跑了,台湾省专卖局专员叶得根带着另外9名缉私队员围住烟摊,将她的公、私烟和现款全部没收。林江迈向缉私队员解释、哀求,均无济于事。拉扯中,一名缉私队员用枪托将林江迈打得头破血流。愤怒的围观群众与缉私队员发生冲突,打伤了缉私员赵子健与警员张启详,慌乱逃窜的缉私员傅学通向人群开枪,击毙正下楼看热闹的当地青年陈文溪。当天晚上,数千群众拥到台北市警察总局和宪兵队,要求严惩凶手。28日上午,更多的市民围攻了台湾省专卖局和警察派出所。混乱喧嚣氛围下,群众抢夺物资,打伤打死警、职员。下午,约有四五百名群众来到行政长官公署,向行政长官陈仪请愿,竟遭卫兵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数人。事态迅速扩大,游行、示威、请愿很快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一场反独裁、反专制、反暴行、争民主、争自治的运动在全市蔓延。由于当时国民党军主力大多抽往内地,台湾兵力和警力严重不足,起义群众很快控制了除高雄、基隆等国民党军重点控制区以外台湾所有地区。台中是台湾除台北、高雄外最重要的地区,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重要,争夺尤为激烈。3月2日,谢雪红被推举为台中市民大会主席,会后群众游行很快转为武装起义。起义民众包围了警察局,收缴警察的武器,并下令专卖局台中分局移交人民管理。晚上,起义群众组织了统一的武装队伍,推选谢雪红为领导人。随后起义群众袭击了各军警机关,并通过广播号召中部地区人民举行起义。

国民党政府对台湾的动荡和台湾人民的民主自治要求不能容忍。3月2日,在接到陈仪关于台湾局势报告后,蒋介石命令抽调美械装备的宪兵第四团和整编21师赴台。7日,调集的部队分别从上海和福州启程,于8、9两日先后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随即在台湾进行全岛大逮捕和大屠杀。

11日,为避免台中生灵涂炭,谢雪红领导的二七部队从台中退至南投埔里,队本部设在埔里武德殿,部分原住民青年也加入对抗国民党军。14日,二七部队占领能高区署、警察署、埔里邮电局。15日,二七部队攻下日月潭后,与国民党军在乌牛栏桥展开激战,造成国民党军逾200人伤亡。面对装备优良的国民党正规军的连续进攻,二七部队难以持久,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于16日夜间宣布自动解散。在国民党的镇压下,“二二八起义”以失败结束。

得知台湾爆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二二八起义”,中国共产党予以积极响应和支持。一方面,中共在台湾各地的地下党全力以赴加入到群众队伍,依靠群众开展斗争;另一方面,中共中央于1947年3月8日通过延安广播电台发表声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的文告《台湾自治运动》,指出台湾的自治运动是完全合理的、合法的、和平的,充分肯定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是必要的、正确的、正义的,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5月,从台湾逃出来的谢雪红、杨克煌辗转经上海来到香港。抵达香港后,谢雪红积极联系在港台籍进步人士成立台湾问题研究会和新台湾出版社,出版“新台湾丛刊”。1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帮助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成立。从此,台盟成为广泛宣传、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团结岛内外同胞反侵略、反内战,实现民主自治愿望的民主党派。(傅玉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4VGQ3EBrZ4kL1ViDC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