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重构经典剧集

2019-10-08     骨朵星番


文 | 南风

每隔一段时间,经典剧集便会掀起一轮全民回忆。昨天,关于“陈年老剧为什么又火了”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情深深雨濛濛》《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经典剧集再次成为时下热点剧。

互联网语境下,这些经典剧集不断被解构,被观众赋予全新的内涵,并且随着时代和观众审美的变化,个中意义也日新月异。以《家有儿女》为例,最近几年观众已经用不同视角进行了从三观、经典怼人语录,到以悬疑片视角看到细思极恐的情节等多种解读,最新的一个角度是在讨论刘星家到底有多有钱。

其中,对经典剧集解构最彻底也最先锋的语言,是弹幕。

我们可以通过弹幕发现不同时间段观众重温剧集的视角和解读。本来《家有儿女》中刘星有一句很平常的台词,是指着自己的头发说,“我想把这玩意儿染成绿的”,但是在绿色已经被定义为“原谅色”的今天,在这句台词画面上,网友们组团发起了绿色弹幕,场面煞是壮观。

弹幕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网友脑洞的渠道,它总是能用最意想不到又最精准的一句话,对某个画面进行另类解读,从而获得大众层面的关注和认同。

随着弹幕文化的普及,弹幕已经走出B站成为各大视频平台上的主流语言。只要有经典的地方,就有弹幕,甚至因为弹幕的出现,经典剧集又有了更多名场面,使其更具经典价值。

1

在众多经典剧集因为某个情节被另类解读而重新引发讨论的时候,《甄嬛传》直接凭借有趣的弹幕数次登上热搜。这部剧和老剧相比,距今播出时间较短,正好赶上了视频平台崛起的红利,因此情节上较少被拿来做不同的讨论,反而是针对某个画面和情节的弹幕更令人意想不到。

《甄嬛传》本身是一部题材正统的宫廷剧,剧情甚至有些沉重,甄嬛的一生也充满戏剧性与悲剧色彩。

加上弹幕,一切都不一样了。

华妃在弥留之际,仍然挣扎:“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就死。”弹幕却在替她着急:“华妃:快送我去隔壁欢乐颂剧组,我妈等我寄钱呢。

皇后在失势前与皇上的最后谈话,表明自己心意:“臣妾做不到啊”。结果弹幕直接以导游身份提醒观众:“各位旅客注意了,这里就是著名景点‘臣妾做不到’。”

而在皇上的弥留之际,当甄嬛拿出丹药喂服皇上时说:“皇上也该到了服用金丹的时候了。”此时弹幕一片狂欢:“麦丽素闪亮登场”;“叮,您的死了么订单已送达,请注意查收”;“皇上累了,该吃巧克力了”。甚至话题一转讨论起了这颗“药”:“麦丽素这样装看起来特别高级”。

悲情氛围经弹幕解读后,《甄嬛传》已经卸下凄凉色彩,有了幽默意义,当弹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趣后,《甄嬛传》便又多了一层重温价值,甚至到经典场面,看剧都不如看弹幕来的精彩。

安嫔罪行被揭发后自杀的最后一刻,弹幕给她的判词是:“后宫著名歌手、刺绣大师、调香大师、冰嬉艺术家即将下线。”

甄嬛入宫与皇上初遇,甄嬛问:“尊驾如何称呼?”,皇上让她猜猜,弹幕代答:“我猜你是我孩子的四大爷。”

在粉丝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甄嬛传》的弹幕也与时俱进有了不少饭圈用语。剪秋下毒想要置六阿哥于死地时,弹幕评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弹幕的加持固然消解了《甄嬛传》这类正统宫廷剧的深层意义,但又何尝不是重新赋予了它时代色彩,使其不被淘汰,具有持久生命力呢?

2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可以引发不同年龄和不同时代的人的热烈讨论,引申出更多维度的价值。《红楼梦》和红学便是如此,那些长盛不衰的陈年老剧也是如此。

《还珠格格》每年暑假都会被重播,这也是该剧时常被回忆的一个经典梗,但直到播出20多年后,在最近一两年才重新“活”了起来。

在明星表情包最火的时候,周杰扮演的尔康凭借鼻孔成了表情包界的扛把子,还有人给《还珠格格》的角色加了方脸特效,效果显著,全员方脸的表情包至今仍在被人使用和传播。

这之后,《还珠格格》里的人物角色和情节都被人从不同的新奇角度发现了从前看剧没有注意到的内容。比如从尔康比别人更多的自我介绍和身体动作上,弹幕发现“尔康原来是个心机boy”;从紫薇给出的与众不同的表现,网友们开始怀疑起了“紫薇的精神状况”。

当有多位观众给出这些全新视角时,《还珠格格》也像《甄嬛传》一样,有了幽默价值。有网友直言:“小时候看没感觉,现在看全是笑点。”

甚至观众们还会从悬疑角度,盘点出剧集里“细思极恐”的情节,在弹幕里热烈讨论。

这一点尤以《情深深雨濛濛》反差最大。该剧本是一部经典琼瑶偶像剧,借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讲述依萍、书桓几位年轻人的浪漫爱情。然而时至今日,画风一转,男主角何书桓成了“渣男”代表,女二号如萍从为爱卑微的清纯学生成了“心机婊”。

而一直被忽略的杜飞,则成了“嘴下不饶人”的真相帝。这个视角甚至被苏有朋用到了《创造营2019》中。他表演了一段Rap,提及该热点:“宝藏杜飞,怼人可怕的很,Diss之王,我宝座荣登。”

有些剧之所以成为爆款,与它的时效性分不开,其内容质量并非上乘,这也注定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只能短暂的火一下。只有具备时看时新的价值,才能经久不衰。

3

现在回过头总结,很多能在不同时间段引发全民讨论的剧集,在题材和内容上都很大众化,并不是口碑越好的越能成为经典,口碑高有时也意味着小众。那些成为经典的剧,也并非在开播之初就是爆款,而是具有前瞻性,随着时代发展渐渐被观众发现了其中价值。

弹幕文化的出现,便为这些剧集找到了当下最恰当的一种生存方式,弥补了曾经开播时口碑平庸或内容价值被主流人群忽略的遗憾。

像1998年播出的老版《还珠格格》,豆瓣评分只有8.3,《陈情令》在今天的评分已经达到8.2,但二者的时代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家有儿女》《武林外传》播出时也并非收视爆表,它们均是情景喜剧,经常被当做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首选,但这样一点点积累下来,也在今天形成了不小的声量。

曾经用经典剧集来消磨时间的那些小朋友们,在长大后选择用它们下饭,看得多了,也咂摸出不同的味道来。于是他们选择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常用的表达方式——弹幕,来发表新的观点。

此时当他们再去看剧的时候,已经不是小时候那种“喜欢如萍戴的手环”“喜欢他们的衣服”等单一和常规的角度了,而是越来越“不正经”,视角更加平视。

他们希望能与一切看似遥不可及和高高在上的东西平等交流,和高口碑的小众剧相比,这些国民度高的经典剧给了他们较低的交流门槛,和多重解读的机会。

弹幕的出现解构了剧集的经典,反之,经典剧集也为弹幕和弹幕背后的人提供了有高“容忍度”的内容,它们的稀缺性,更让自身的经典性无法替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3RMvm0BMH2_cNUgoy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