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去PM2.5——看滤材
现在的滤材一般都是什么样的?
主要分为纯物理过滤和静电吸附。
纯物理过滤就是用滤网,在风机里面;
静电吸附过滤也叫静电集尘,是用的静电箱,里面放钨丝,在风机外面,一般前置在风机进气口处。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物理过滤比较彻底,但是后期需要更换滤芯,大概隔3~6个月,就得换一次,一个滤芯200~300块,淘宝京东都是按套卖,3个一套。
静电方式,好处是不用换滤芯,能拿下来用水洗。缺点是会释放一部分臭氧,一般人都不太愿意接受,很多厂家宣传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还有说微量臭氧让人很爽,没有验证过,见仁见智吧。反正臭氧超量是肯定有害的,容易咳嗽、气短、皮肤痒等等。
现在很多人在装新风的时候混搭起来,滤网+静电集尘,效果更好。
滤网结构通常是初级滤网+高级滤网复合多层的,比较高级的滤芯类型是HEPA,可以有效滤除PM0.3以上颗粒,pm2.5根本不在话下。
这里要留意滤网的等级,去除PM10等级的颗粒物,只需要普通纤维滤网即可,PM2.5则需要HEPA等密度更高的滤网。
举个例子,大家雾霾天戴普通的口罩,其实并不能完全过滤掉PM2.5,就像你戴着口罩也能闻到二手烟味儿,而HEPA就能过滤掉二手烟。
能用多久——看风机和滤材
风机最值钱:影响 噪音、耗能、风量等。
家用主要有150风量、250风量、350风量,意思是每小时出风150/m³,250/m³,350/m³。
噪音一般是强档的时候要控制在40分贝左右。但不需要24小时开强档,刚回家开1个小时就差不多,换成弱档24小时微循环就行了。
上图:新风系统控制面板
功率一般都100多瓦,弱档也就几十瓦,等于一个电风扇吧。
热交换率——看热交换机(在风机里面)
作用主要是让室外进来的空气尽量保持跟室内一个温度。
现在市面上的新风系统,热交换率一般都能达到80%左右(国内大部分酒店新风系统热交换率在50~60%之间,还是差那么一点事儿),外面的空气,经过新风后,进入室内,跟室内原来的温度相差仅在几度的范围。
这样,冬天不会因为新风吹进的凉空气,大家着凉感冒。
买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英文单词HRV和ERV。HRV指的是简单的热交换,不是全热交换,是显热交换,不管湿度调节。ERV就是全热交换了,能做到有限的湿度调节的功能。
通风效率看管道
新风管道有PVC硬管和PE软管两种。
硬管跟家里用的那种白色的排水管差不多,目前是主流,价格实惠,是一根大粗管从头穿到尾,管上再分支,所以距离主机远的地方,风量会减弱。
做软管要贵一两千,配套分风箱(类似地暖的分集水器),管道都短,风口的风量就不会减弱,而且软管的内壁光滑,综合来看软管送风效果比硬管要好,软管噪声也小,缺点就是打孔多。
地送风管道是扁管,管子中间有加强筋,是为了增加承重。管子扁、中间有隔断,所以风阻大,需要更大的动力和风量。
大家可能还会听过地送顶回和顶送顶回。
指的是什么呢?送指的是往里送新鲜的空气,回指的是回收差空气,向室外输出。
顶送顶回:
最常规的方式,吊顶多一些,风阻小,效果好。
地送顶回:
循环效果差一些,吊顶少一些,但会增加安装费用,地上得用扁管,扁管标准3cm。适合比较高的房子,至少2米7以上。
所以考虑地送风的同学,一定要看好自己家的地面情况和层高问题。
还有正压、负压,小伙伴简单了解一下:
正压就是单纯往屋内抽气/吹气,让屋子里的气压高,把差空气通过窗缝等挤出去。
负压指的是从室内往外抽气/吹气,让屋子里的气压低,室外的空气从窗缝等挤进来。
正压负压一般指的是单向流的新风,现在都是带送风、回风的双向流新风,正压、负压并不明显。
所以你选了现在比较常规的新风的话,都有送风、回风,属于双向流,就不需要考虑什么正压、负压的事儿,如果是单向流的新风,最好选正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