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采购或是供应链工作的管理者,要善于对采购与供应的绩效进行分级管理,通常需要从以下4个层面着手:
1,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2,公司对采购部门的绩效管理;
3,采购部门对采购人员的绩效管理;
4,外部机构对公司的审计中所涉及到的采购事务;
先厘清这4个层面,然后再将绩效管理分解成4个过程——即先定义绩效与绩效管理,然后设定指标,再明确测量工具,最后是绩效考核与反馈。例如可以把战略层级定义为核心成功因素。向下分解把策略层级定义为关键驱动要素。然后利用战术层级产出衡量指标和行动计划。例:内外部客户增值分解为供应质量安全和采购最佳实践的应用。衡量指标就是各项采购合格率和因采购导致的非计划性缺货等。
(一)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应当按照两大维度设定:
1,供商行业资源集中度和优势系列考核项目;
2,供商对买方依存度依赖程度系列考核项目。
围绕这两大维度,再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考核,将供商分为核心、补充、潜力、淘汰4种情况,然后各个击破。
其中行业集中度和行业优势,可以从供商的行业综合排名、市场占有率等宏观指标进行评分;再对供应量或金额份额占比进行测量;还可对多家供应同一产品,所形成的不同合同价格进行对比,定价高者通常意味着博弈力强势地位。至于质量问题放在此维度或另一个依存度维度均可。
在供应商对买方依存度方面,可从供应的及时性、配合度、诚信三大方面进行考核打分。与之前介绍的供应商行业集中度维度得分情况,共同形成其四象限坐标系中的位置。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应用在三个方面:
1,形成配合雷达图的多维度等级评定。
2,针对核心、潜力、补充型供商的开发。
3,利用采购配额的调整,形成对供应商的奖惩机制。
(二)对采购部门的绩效管理,可按照平衡计分卡分解的四个维度来划分:
1、平衡记分卡之财务层面:
1)主要考虑采购综合成本指标,例如建立市场价格的标杆体系、加权单价指数、采购成本率等,与各项采购预算进行对比;
2)资源型采购的投资回报指标;
3)以库存为主导的流动性和速动率指标。
2、平衡计分卡之内部管控层面:
1)战略采购优势,包括 a)协同市场保证新品创新、b)规范标准可视化采购流程、c)成本比较优势;
2)内外部客户增值,包括 a)安全可靠高质量供应、b)业界最佳采购团队标杆;供应链响应速度,包括内部创新稳定和缩短前置期。
3、平衡计分卡之客户层面:
1)内外部质量协同,提高差异化竞争力。包括 a)高效供应服务、b)连续合格的供应、c)采购与供应联合绩效;
2)双赢内外部供应关系。包括 a)供应源开发和供应基础合理化、b)为企业所在地和行业上游带来积极的变化和发展、c)推行环保和绿色采购、d在公平交易下的合规采购。
4、平衡计分卡之学习发展层面:以打造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团队为核心因素:
1)开创符合企业价值观文化的组织环境,a)计划和实施个人KPI、b)员工满意度测量和保留关键员工;
2)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a)内外部员工定期专业技术培训、b)定期轮岗;
3)提升管理技能和领导力,a)核心管理技能培训、b)全员营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