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工作地和居住地不在一个地方,上班的车程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每天奔波在两个“城市”之间。工作在营口,家却住在老边、大石桥、盖州、鲅鱼圈,或反之。小编就是这样的“奔波族”。
对于有车族来说,每天一个人开车在路上,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顺风车等平台应运而生。但是,对于顺风车的存在一直有两种声音。不认同的人,觉得顺风车没有保障,不安全;认同的人,认为这种出行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能环保。
随着共享经济的流行,同城之间就会有人建立一些微信群,方便大家出行。在不想开车的时候拼个车,在有人找车的时候搭个伴。这样的同城拼车群跟顺风车有区别,一般都是熟人介绍,大家实名进群,并公开工作单位,为自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小编采访拼车群中的网友了解到,对于没车的人来说,“拼车”会更方便、更快捷,尤其在天气状况不佳的时候,避免了倒车的麻烦。对于有车一族来说,能实现资源共享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在现实中这种“拼车”也会有一些无奈的情况。首先,上下班时间可能不一致,难免会出现加班等情况,如果互相等,会浪费很多时间。其次,工作单位距离较远,在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顺路”。第三,白天工作有需要用车的时候,不得不开车上下班。即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女孩还会有安全的顾虑。
拼车出行,一旦发生事故如何认定责任呢?
无偿的拼车活动
因驾驶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其他搭乘人员造成损失的,其他搭乘人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即便是完全无偿的拼车或搭车,对于事故负有责任的司机也无法免除法律责任,只不过相对于有偿的搭车服务,其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相对较轻而已。可见,“好意”是无法抵偿“责任”的。
有偿的拼车活动
因驾驶人员的“过错”给其他搭乘人员造成损失的,其他搭乘人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所以,在有偿的拼车或搭车活动中,驾驶人员承担着更高的责任义务。
当然,在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小编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也可以选择“拼车”。如果减少开车次数,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能降低出行的能耗和污染,何乐而不为呢?
总监制 / 王忠陆 监制 / 张旭勇 张艺
编辑 / 王梦茹(见习) 制作 / 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