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8 |三年亚沙、火树银花---国科大沙8感悟

2019-07-29   亚沙赛媒体平台

投稿|国科大 郭鄂川(16级MBA)

亚沙之于我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责任”。相对来说,国科大是个新学校,学校的校友资源、经验传承都不够。我总觉得我们有责任为她做点什么,以匹配她应有的地位。作为亚沙的老三届,从沙六到沙八,从小白到领队,从一无所有到圆梦沙鸥。三年时间,我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也见证了国科大在校友体育事业上的一步步成长。

犹然记得第一次参加亚沙时的情景,在听了亚沙赛的宣讲之后,被视频中不断奔跑的荷尔蒙所感染,我决心要参加。那时还抱着体验与尝试的心态,并不敢直接挑战70km,但意外在我们连A队都没有组队成功,所以我们毫无选择的都成为了A队。

那一年让我体会到了亚沙的残酷与艰难,也体会到了亚沙的珍贵与美好。我心目中的跑步大神、全马330选手丁丁第一天跑崩,止不住的呕吐,鉴于沙漠中有限的医疗条件,队友老孙决定放弃比赛,陪护他到阿拉善去接受治疗。因此也留下遗憾,这份遗憾大家至今未能忘怀,此后的沙七、沙八我们努力想成行,但都未能如愿。团队还剩7个人,为了能够拿到一个院校成绩,我们别无选择,只得拼尽全力。记得第三天我的腿伤越来越重,已很难跟上全师姐的节奏,当一个人面对沙漠,我才真切的体会到那份孤独和坚持的不易,疼痛难忍、找不到节奏,无数次想放弃,好在第三天路程短,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但如果是在第二天,我可能就放弃了。队友才是你最好的装备,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从那以后,我有了一个信念,就是不要让任何一位队员落下。

沙七有着史上最虐亚沙的别称,无数院校在第一天就折戟,最终仅9所院校获得沙鸥奖。我在沙六结束后接过领队的大旗,适逢国科大40周年校庆,同时也是我毕业之年,当这一切与领队的责任感交织,我内心对沙鸥的渴望到达极限。但我们却必须重新出发,一切都需要去学习和探索。也正是这样,我认识到了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在成为领队之时,我就已经在物色沙八的领队人选。

在整个沙七的筹备、招募过程中我们付出的巨大的心血。记得那一年喝了很多酒,全是为亚沙喝的。但是意外总是无处不在,在即将出征的最后时刻,3名A队主力因伤和因事不得不退出,竞赛队形被打乱。这次亚沙只有我和佳宁是老队员,因此并没有更多的力量去支持A队,我把自己安排在最尾,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赛前我们并没有注意到户外协会手台的老化问题,因此一上赛场就没了电,沦为了纯粹的装饰品,茫茫沙漠,我没有办法知道每个队员的位置。因此付出了承重的代价。由于训练不足,很多人的体能都开始出现问题,为了不让一个人落下,我在沙漠中往返奔跑,最终我还是没有把所有人带到终点。

当我到达营区,天已经黑了,我沮丧的找到自己的营区,顾不上吃饭,一个个去清点队员的情况,发现林大哥还没有回来。我觉得无比的担心和自责,直到林大哥出现在营地,我的心才落下来。那天我哭得很伤心,一个是体能在不断的往返中已经到达极限,另外是失去了争夺沙鸥的资格。疲惫、无助和委屈,在那一刻继续亟需一个释放的窗口。看到等待我的许老师。我再也忍不住,抱着他号啕大哭。今天,我们拿到了沙鸥,我才想起那份难能的珍贵。

遗憾并不一定是坏事,他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因为遗憾,曾熙和佳宁将自己的群昵称改成了“不拿沙鸥不结婚”;因为遗憾,我们不断的总结、反思和学习。袁豪、我、佳宁、曾熙、福东、晓玲、李侃发起成立了金沙跑团,并自掏腰包凑齐了跑团第一笔运营经费,由袁豪担任第一任团长;我们开始向北航、北大国发等强队学习,与北航合开训练营,以金沙跑团为主体每周组织拉练,组织选拔;我还在学校校友会层面成立了体育爱好者协会,以期待聚集更多的国科大的资源。在沙七的总结会上,许健老师、林师兄和龚师兄、高倩师姐更是带头慷慨解囊,现金赞助10万余元,我们有个群,叫沙八后援团,这是我们不断拼搏和进步的底气。

一切的准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沙八却差点成为一个惊险局,由于五一假期的调整,很多队员的日程面临变更,有几位队员无奈退赛,我个人也是有惊无险。但好在以袁豪为首的整个筹委会工作扎实,最终总算保住了AB队的人数。这一次可以说是我们准备最为充分的一届,加上庞超,有9位沙七成员加入,基本上都在B队。大家各司其职,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欢迎晚宴将我们的口号改为了“不拿沙鸥不回京”,所有的人都拿出了拼死一战的勇气。

出发之前,还曾幻想过冲冲成绩,但一到那片沙漠,这种想法就没有了。我知道我的责任在哪里,因为团队永远比我个人更重要。我不是唯一有这样想法的人,福东、佳宁都将大局置于了个人之上,这也是我特别欣赏他们的地方。第一日我带着李鹏率先到达CP1,然后陪着晓玲一行,将他们带回终点,全员完赛,我的内心异常的喜悦。当晚我们召开会议,对第二天战术进行调整,为力保沙鸥,我们将队伍拆分成两队,团队行动、以稳为主、只求沙鸥。佳宁在前,我殿后,最终我们带着旭群集体冲线,此刻,我内心的石头总算落下。而且经过两天的恶战,队员疲乏,伤病增加,我们的一位主力队员还碰上了生理期。我们再次依据情况对战术进行调整,所有的老鸟全部集中到队尾护航。由于手台问题,我一直联系不上金木和李璇,只能听见他们call我,生理期的疼痛打乱了李璇的节奏,他们已经处于队尾,直到过了CP1我才找到他两,前方还有7公里,踏上这条路已经无法回头,我们几个老鸟迅速集结为他们护航,我们关注着配速和时间,把握着方向,做好了万不得已将她驾向终点的准备。但是她做到了、晓玲做到了、旭群也做到了。

终于,我们成功了,国科大所有的AB队队员全员到达了终点。期待了3年的团体最高荣誉-沙鸥奖终于拿到了。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而佳宁哭了。

三年亚沙,火树银花,无数人性的光辉在夜空中闪耀。沙漠这种极端环境将人的性格特点凝结、放大,呈现在腾格里的夜空之中。

三年亚沙,我看到了那些人性光点,那些优秀的人,他们善于发现团队的需求并持之以恒的默默付出。沙七的时候佳宁主动为我撑起了大半边天。沙八的时候庞超、李鑫掌管后勤,井井有条,没有一声怨言。而那些老沙们将团队置于个人之上,为每一位A队队员保驾护航。在腾格里,你会发现意志力的强大,因为伤病、生理期在他面前完全不值一提。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做到什么,但那股内心的责任感却在不断提醒你,我来就是为了团队的荣誉、国科大的荣誉。

三年亚沙,我从中感动和收获,我收获了很多朋友,佳宁、袁豪、曾熙、张波、胖子、福东……,一个个名字,我愿意付出一生去结交。此外,还有北航的晓哥、柯神,武大的其望、严哥,重大的乐乐、湖大的英娜、南开的仟华……;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曾经一个不爱运动的人,慢慢爱上了户外,倒腾装备,参加各种赛事,乐此不疲;不光如此,我还收获了成长,我们开始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立金沙跑团、成立国科大校友会体育爱好者协会,从幕后到前台,聚集人气、整合资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实践到学校的体育事业中去,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力争给校友创造更好的训练和交流条件,我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那些为校出征的团队最终一定能够取得配得上国科大地位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