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初期,正值美苏冷战不断升级,实力强大的苏联军方却倍感忧愁,虽然在他们眼里苏联的钢铁洪流能够迅速推进到大西洋沿岸,但苏联缺乏一款能够直接威胁到远在北美洲的美国本土的武器。常规的轰炸机如果要前往大西洋西岸已经不太现实,因为美国已经开始列装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地对空导弹——"奈基"导弹,也被称为"耐克"导弹。
也正是因为美国研发防空导弹的进度领先苏联,苏联无法突破美国的防空火力,所以苏联才开始在科罗廖夫的带领下研发洲际弹道导弹,改变了美苏对峙的进程。
世界上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R-7弹道导弹
所谓"奈基"导弹,是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1945年正式提出的防空导弹方案,但事实上该计划最早始于1944年,二战末期已经出现了喷气式飞机,这种飞机无论是飞行高度还是飞行速度都远非常规螺旋桨飞机可比,高射炮已经难以应对。所以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提出对抗未来喷气式飞机的防空系统,"奈基计划"由此而生。
"奈基"导弹的主要对抗目标是敌方的轰炸机,考虑到轰炸机巡航速度并不会太快,所以设定速度阈值在0.65马赫就已经足够。但是如果要击落在20千米高空的轰炸机,可不仅仅要求导弹飞行速度快就行,如果不配合雷达、模拟计算机和弹道预测机,就算导弹超音速飞行也无法轻易击中,所以"奈基"导弹的研发重点其实是它的火控系统。
"奈基"导弹配合使用三种雷达,分别是负责搜索敌方目标的低功率搜索雷达、负责持续追踪敌方目标的目标追踪雷达,以及负责引导导弹,利用脉冲调制锁定敌方并全自动拦截的导弹追踪雷达。这三个雷达都需要和计算机配合,通过目标的飞行速度和距离位置,计算机将很快计算出拦截点并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奈基"导弹的控制系统
早期的导弹由于燃料推进是硬伤,通常无法解决的就是射程问题,"奈基"导弹也不例外,由道格拉斯公司负责制造的导弹弹体使用二级火箭推进,分别是固体(第一级)和液体(第二级),导弹最高速度能达到1.3马赫,但射程仅40千米。即使导弹采用先进的三段串联式设计,但仍然无法掩盖射程低下的毛病,在冷战中前期"奈基"导弹都被部署在距离防御区十分近的位置,或者是"铁幕"边境最前线。
一枚MIM-14"奈基-大力神"型地对空导弹
"奈基"导弹分为奈基-A和奈基-B,前者发展成MIM-3"奈基-阿基克斯"型地对空导弹,但这款导弹存在接战成效不佳的毛病,经常错失目标,曾经被以为是弹道预测计算机出现问题的美国军方对MIM-3进行过修正,但仍未解决问题,所以最后被撤销部署。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使用的所有MIM-3"奈基-阿基克斯"都被换成B型号,也就是MIM-14"奈基-大力神"型地对空导弹。
MIM-14相比于MIM-3,无论是射程还是射击精度都获得了大幅提高,最高飞行速度已经接近4马赫,使用更加可靠的固态电子元件的导弹甚至能够选装核弹头,最大射程160千米,已经可以满足常规使用需求。1960年,美国陆军防空司令部旗下已经拥有88个MIM-14导弹连,此外美国本土之外的各盟国也都大规模开始装备这款防空导弹,以应对苏联威胁,包括西德、希腊、意大利、日本、韩国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m_cDnABjYh_GJGVKl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