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富得流油”这句话,但是你可能更想知道它的出处

2019-10-09   一起趣摄影

“富得流油”这句话是民间老少皆知的,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家族家境殷实。但是要说起这句话的出处,很多人就未必知道了。

趣影君前不久去了趟山西,主要是想感受那里的秋意。碛口就是我此次旅行中的一站,也是本文标题中“富得流油”这句话的出处,且听趣影君慢慢道来。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临县,吕梁山中、黄河岸边,古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主要依靠黄河水道来运输,货物到碛口后,再转陆路用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其他地方,回程时也同样需要再经碛口转运。在碛口码头最兴盛的时期,每天来往的船只多达150艘以上,镇上各类店铺300多家,用现在的话讲,碛口就是当地西北地区的CBD。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家,那都是家家奔小康,每天都是笑着入梦啊,可是话说这碛口镇上的人家有钱了就喜欢在家里屯香油,家家户户后院里摆开一溜大缸,日子长了,缸里的香油就慢慢渗出,流到院子里,再流到大街上,于是外人也知道了到了碛口想要知道谁家的日子过得好,就看谁家院子里趟出的油多,而富得流油这句话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成了百姓嘴边的口头禅了。

笔者入住的福顺德客栈

故事归故事,在民间很多俗语背后往往都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传说,我们不用太较真其真实性,而这些故事和传说也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鲜活的体验。

在碛口,我们住进了福顺德客栈,宽阔的大院、干净整洁的窑洞让人心情不由得开朗,稍事休息,趣影君便迫不及待地背起相机,想要去看看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

清晨的街道

时近黄昏,可能是还未到国庆黄金周的缘故,街上的游人并不多,临街店铺的幌子多是酒、醋,在晚风中悠闲地飘着。古镇的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古镇后街只有大约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正所谓古镇古色古香,街道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信步其间,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显得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入夜的客栈

入夜的客栈

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走进一家饺子馆,这里的一份水饺(四两)的价格是18元,这在旅游景区来说已经是大大的良心了。

填饱了肚子走出小店,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远处山上的黑龙庙在夜幕中静静地守望着脚下的黄河水,黑龙庙建在卧虎山上,也是镇上的最高点,从这里不光可以看到与黄河交汇的湫水河两岸秀美的风光,这座始于明代的建筑更是百年来世事沧桑的见证者,正如同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所写“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候,碛口镇内有军工厂、军衣厂,是八路军、解放军军需物资的重要来源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东渡黄河也曾夜宿碛口。晚风微凉,轻抚着泛着微微蓝光的石头铺砌的路面。

清晨,习惯扫街的影友已经三三两两地上了街。我很喜欢在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后,在清晨,看着晨光中早起的人们走出家门晨练,看临街的店铺的伙计一扇一扇打开门,开始准备一天的营业,这种烟火气往往能渲染出一座城市最富魅力的时刻。

一条小巷里忙碌的居民

晨光中的老人

早起的狗儿有肉吃

在碛口的清晨,我站在湫水河边,此时不论真实存在的还是历史在我脑海中的成像都似乎鲜活了起来:一大早,长途贩运的客商没等船靠稳边迫不及待地跳上岸来,对他们来说早点踩上碛口的石板路,便意味着这次商途中最艰苦一段的结束,可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而迎客的店家们的笑脸也一如湫水河晨雾般清新可人,在这样一个清晨,谁又可能不欣喜呢?在一个门垛口,一只小狗也精神抖擞地参与到这首古镇晨曲的演奏中来,它自然是不需要出场之前的化妆的,一束阳光就让它那金色的皮毛奕奕生辉了。

出摊喽

这里的肉现剔现卖

当然现在的镇上已经看不到当街流淌的香油,但是那种历史和文化所带来的鲜香,总会萦绕在心头,久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