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到了伊犁
如果没去过喀赞其
那你将错过与最美的新疆风土人情
亲密接触的一次机会
在这片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的街区里
不仅能感受到独特的维吾尔族风情
更能“品尝”到最动人的
新疆味道
喀赞其—铸锅人
关于喀赞其名字的来历,小编要给大家说道说道:
最早之前,一部分维吾尔族群众从南疆迁居到此地(喀赞其),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以传统的手工制造业为生,而其中更多人以铸锅为业,便有了“喀赞其”,维吾尔语以为铸锅人的名称。
尽管传统铸锅如今已逐步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但走在喀赞其的街头,仍然能看到不少从事传统民族手艺的工匠正精雕细刻“作品”的身影。
行走在喀赞其,可以看到街道两旁汇集的上百家手工作坊。从铁艺、木艺到皮具、乐器,一代代传统工艺的继承者们,正在这里,将文化发扬光大。
喀赞其—庭院文化
绝大多数来到喀赞其观光的游客都会被遍布街巷的欧式、中西风格结合及富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民居所吸引~
有人将喀赞其比作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小编觉得喀赞其比舍夫沙万更具风情和韵味。
不信,你们看!
上为舍夫沙万,下为喀赞其
上为舍夫沙万,下为喀赞其
上为舍夫沙万,下为喀赞其
喀赞其的各式建筑,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被誉为“民居博物馆”。
这里的人、环境始终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颇具中西亚特色及“塔兰奇”传统文化风格。
喀赞其的房屋建筑对蓝色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或者在外墙,或者在屋顶,更多时候是在门板和窗棂,蓝色大都是主色调,整个建筑显得精致而纯净。
走进当地居民的庭院,每间房内都铺有民族特色的碎花地毯,地板、房顶和墙壁以实木结构为主,长长的餐桌旁铺着坐垫,壁柜里面放置着大量玻璃制品、茶具和水晶制品。
除了古老的纯木结构民居,喀赞其还有各式砖石结构的别墅,院落或大或小,但居民家中大多种植花草、蔬菜,搭葡萄架子。
喀赞其—风情小食
喀赞其最吸引人也许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新疆美食,而是伊犁人的特色风情小吃。
这个看起来有点不规律的冰淇淋就是喀赞其的“哈根达斯”,纯手工制作的冰淇淋无需添加过多累赘,味道纯正不失特点。
手工冰淇淋有超过7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材料采用的是牛奶鸡蛋白砂糖。
在这里,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刨冰酸奶。
在喀赞其,有很多维吾尔族大叔经营的刨冰酸奶店。
当你需要品尝时,热情的主人会一手拿碗,一手拿起一个手掌心大的刨刀(小铲子),在一块洁白的冰块上,使劲地铲下一些豆子般大小的冰渣子,然后从另外一个大盘子里舀一些酸奶盛进碗中,再配些砂糖或者蜂蜜,搅拌均匀后,就可以食用了。
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饮料制作方法,其关键环节里的“刨冰”,从挖掘、搬运、储存、食用,无不体现了维吾尔人的聪敏智慧。
刨冰酸奶,对胃热、体虚,焦躁不安者有极好食疗效果。
喀赞其—哈迪克
喀赞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片老街区。在这里,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被称为哈迪克的“马的”。
提起哈迪克,就不得不说那让伊犁人倍感亲切的“六根棍”。
其实,哈迪克就是“六根棍”的升级版,汉语意思是“马车”。将原有的“六根棍”上铺上好看的花毯,再给马车加上雕刻得很有异域风情的棚子,挂上艾德莱斯绸,就连那拉车的马儿也戴上了红丝绸。
这样,原先简陋的“六根棍”就显得非常漂亮,整辆马车看起来既优雅又有民族风格,维吾尔族群众亲切地将它称作“哈迪克”。
喀赞其是伊宁的形象窗口
也是北疆唯一一个
以维吾尔族民族风情为主体的
大型原生态人文景区
这里有民族风情的真实写照
更涵盖了北疆独特的民风民情
当你踏入塞外江南
一定要亲临喀赞其
感受传统与现代风情的碰撞
凡是美的东西,总不会为谁停下来
在这里,
放慢脚步,为这里的美好停留
但凡关于这里的每一点美好,终不忍错过
来源:新疆分享
转自:新疆阿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