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两会”时间入议

2020-04-27   美国侨报网

【侨报特约记者萨萨4月27日报道】26日,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由于新冠疫情,会议采用“现场+远程视频”的方式。据称,会议将审议多部法律草案,并讨论中国全国人代会召开时间,而这也意味着,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延后的中国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或将确定。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图片来源:新华社)

审议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

据新华社消息,2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采用了现场出席和网络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123人现场出席会议,47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共170人。这次会议对多部法律草案进行审议。

由于动物卫生与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密切相连。动物防疫成为民众关注话题。在此次会议上,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审议。草案按照全面提升动物卫生水平目标,对动物防疫方针、防疫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等调整完善,力求构建科学、合理、健全的动物防疫法律制度。

此前的今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分析人士当时指,《决定》的公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审批和检疫检验提出明确要求,需及时转化为法律。

同时,生物安全法草案二审稿也在本次会议上提请审议。草案在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方面,增加了监测预警制度,要求专业机构开展主动监测,收集、分析、报告监测信息,预测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时发布预警,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另外,草案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生物安全能力建设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

加强重大疫情医疗废物管理

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成为抗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据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4月18日,中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00.0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197.2吨/天。自1月20日以来,中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8.0万吨。

这次中国人大常委会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三审稿提请审议。草案三审稿明确医疗废物按照中国危险废物名录管理,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此外,草案三审稿还强化了对实验室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各级各类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当加强对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管理,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实验室固体废物。

人代会时间入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华社消息,本次会议审议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因新冠肺炎疫情,当局在2月宣布推迟原定于3月初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会”第一次因公共卫生事件延期。先前有诸多报道及传言指会议将延至4月底至5月初、乃至5月下旬举行,但均未获官方证实。

26日,港区人大常委谭耀宗以视频会议参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后对媒体表示。今年人代会召开日期要留待周三(29日)人大常委会最后一日会议时才表决,相信到中国全国“两会”召开时,疫情已经大大缓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