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即将过去,中国足球在这一年依然如旧,没有任何惊喜。新一届中国足协让球迷满怀期待,但改革踯躅不前,并非陈戌源不想做一盘好菜,而是这盘大菜确实不好做。2019年8月出任中国足协主席时,陈戌源意气风发,内里雄心万丈,外在却小心谨慎,他准备在中国足坛好好干一番。因为在此之前,他的老乡李毓毅曾大刀阔斧地尝试过一次,可是雷声大雨点小,刀枪刚出就马放南山,成为前车之鉴。
于是,陈戌源上任后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快建立足球职业联盟,给球员降薪从而为俱乐部减负等,都来得有些“温柔”。递交提案,然后不断讨论……如此看来,陈戌源即便想“动别人的蛋糕”,也不是把“蛋糕”马上换成“馒头”,而是在“量”上做文章。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陈戌源上任后推出的举措推进的难度依旧颇大。球员降薪,原本以为应该是一件除球员外所有人都拍手称快的事,结果大俱乐部不愿意,中小俱乐部又觉得力度不够,中超球员顶薪1000万元、中甲球员顶薪600万元、中乙球员顶薪300万元,降如不降。一位中甲俱乐部的管理者对蓉城体育说:“要么不降,要降就起码应该是中超顶薪600万元、中甲顶薪300万元、中乙顶薪150万元,这样的力度才合适,也才符合足协规定的三级联赛连续几年投入的上限。如今不痛不痒地下调,让俱乐部得罪了球员,两头不讨好。”
这些情况是陈戌源当初没有想到的,就像里皮突然拂袖而去,他同样没想到一样。有媒体报道,陈戌源的“新政”之所以频繁遭遇挫折,缘于一些人的反对,因为“大问题不能靠简单拍脑门决定”。说到细节,无论是足球职业联盟的建立,还是球员降薪,似乎都缺乏理论支撑,仅仅是看到大方向就贸然行动,结果自然不会太好,更不要说见到效果了。2017年1月17日,在李毓毅的力主下,中国足协在第十届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2020计划》,意图加速球员的更新换代,让更多的20岁以下球员获得机会,走上前台。可是结果呢?该计划仅开始一年就偃旗息鼓了。
长久以来,大家希望中国足协的管理者既要懂足球,还要懂市场规律,最好是体育系统之外的。从这一点来说,陈戌源算是“第一人”,就任中国足协主席之前,他是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一个地道的体育系统外的人。但是,现实中并非总是旁观者清,一出马就能解决问题。毕竟,中国足球的很多问题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涉及面广,每个问题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想要一杆子扫清,实在不容易。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让中国足球改头换面,难度很大。
前不久,央视著名评论员白岩松说,希望陈戌源“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把目标定在任期内”,这说起来容易,想要做到谈何容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改革,既然在短期内不能实现大目标,那就先定一些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也算是立下了一件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