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曾举行过一次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今年12月7日我们曾文章《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去年,2018年8月11日,由匈牙利图兰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图兰库里台大会“在匈牙利布高茨市开幕。共有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第十届世界图兰库里台。
为什么叫世界图兰库里台大会?
"图兰"则是对当今阿尔泰语系和乌拉尔语系诸多与古代匈奴由亲缘关系的现代民族的统称,"库里台"一词在突厥语中的含义是"集会",在蒙古语和匈牙利语中也有此词汇,而且是相同的发音和含义。故世界图兰库里台大会被汉字翻译为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根据有关报道,明年将举办下一届大会。
现在又很多的国家或民族自称是匈奴人后裔,被称为图兰。因为历史上有一部分匈奴人进入中原,现在从网络上,就可以找到一些地区发现匈奴后裔的报道。但根据报道看,大多已经失去了原民族特色,也就是被称为”汉化“,并且大多被登记为汉族。
@viracocha 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信息,他的留言是:
“南溪古寨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匈奴后裔,当地的很多老人都会说匈奴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是国内学术界对南溪古寨的匈奴后裔的研究几乎为零。
强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到当地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搞清匈奴语谜团的重要机会。”
我以为@viracocha 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就问是否是当地人?
@viracocha 回复是:
“不是,我以前在网上跟一个当地人聊过天,他告诉我,他们村的人两千多年以来很少跟外族通婚,还流传着很多匈奴时代的传说,还有一首《匈奴歌》祖祖辈辈流传,还说就是使用匈奴语演唱,可是国内对此缺乏研究,我觉得如果认真研究一番,应该会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如果@viracocha提供的信息属实,确实是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我用百度搜索安徽南溪匈奴这几个关键词,确实有很多文章。那些互相传抄的文章咱们就不说的,都是比较粗浅的描写。也有旅游者亲自去体验,我感觉可靠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安徽南溪古寨打出的旗号就是:“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该地180多户、780多人。据说当地百分之七十都姓金,是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殚的后裔,另外百分之三十是娶进的媳妇。
现在当时开放旅游也,主打的就是匈奴风情,连当地餐馆都写着匈奴风味。
济史馆章华明的博客里写道:
“为我们讲解的是当地的名人金诚志,他甚至还会说几句匈奴话。当然,我不懂什么匈奴话,但相信他不会骗人的。他佩戴着和我日常接待时所用的一样的扩音器。他说,以前我们对自己是匈奴人后裔的身份比较敏感,现在政策好了,我们不仅可以公开说了,还可以演出老祖宗传下来的戏了,可开展特色旅游了。”
当地建有金氏宗祠。并保存有族谱,族谱最早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族谱中还珍贵地保存有他们先祖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殚的画像。
据说因为休屠王打了败仗,担心回匈奴受处罚,就和浑邪王协商共同降汉。降汉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又被浑邪王所杀。休屠王后代没有依靠,只能跟随浑邪王投降汉朝,那次总共有4万余人降汉。
到了唐代,金氏族人来安徽为官,后来发生著名的黄巢起义,其后裔为避祸乱来到池州南溪深山中筑寨定居,并便修建了祠堂,祭祀祖先。
中科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曾带研究团队对南溪古寨的金礼华、金义明、金岩方三位金氏家族成员进行DNA抽取,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来分析他们是匈奴后裔的可能性,但后未看到公开报道的结果。
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于2013年03月18日写有文章《安徽南溪古寨:大山里的“匈奴部落”》进行报道:
“村里还保有很多源自草原匈奴部落的习俗,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三和一些重要节日,村民们都会进行祭祀活动,祭祖驱邪祈福、祭地“安苗”,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插秧季节,就剩最后一块田的时候,会把田里的泥巴往东家身上糊,这叫“糊仓”,寓意稻谷满仓。”
另外还保留、传承匈奴舞蹈等文化。也就是说至今保留着匈奴的民俗。
据金长志说:“祖父辈平时说话有2/3是匈奴语,父辈能有1/3,到我这一辈只能说一些常用语,年轻人基本都不会说了。”
看来虽有会匈奴语的,但处于正消失的状态。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