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已累计发放健康码8815.1万张,其中国际版5.7万张,绿码率分别为99.9%和69.4%

2020-04-13   都市快报

今天(4月13日)下午3点,浙江省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三场)。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介绍了我省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4月12日,我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4月12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18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9例、出院病例23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1例(其中境外输入41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7321人,尚有23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但同时面临境外疫情多点输入带来的蔓延风险,也面临人员流动聚集带来的反弹风险,还面临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潜在风险,任何松懈麻痹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必须慎终如始加强科学防控、精密智控、闭环管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推进武汉来浙人员健康码安全转换

随着离汉通道管制的解除,每天有数千人从武汉来到我省。多年来,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籍同胞是浙江发展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凭着智慧和汗水在我省扎根结果,也常被喻为“新浙江人”。对他们的到来,我们真诚地表示欢迎。同时,为便于武汉来浙人员及我省滞留在汉人员有序复工返岗,加快省际健康码安全转换,我省于4月4日决定对近期来自或途经武汉地区的人员开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检测服务,费用由当地政府统筹承担。该项检测在各地综合服务点完成,原则上应在12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对于夜间无法出具结果的人员,综合服务点应免费提供住宿留观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务必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将便捷、柔性服务贯穿于检测全过程。对武汉来浙人员持当地医疗机构近7天检测报告的,经核验后可免予检测,立即赋予浙江健康码“绿码”。鼓励各地在车站、机场等为武汉来浙人员提供前往综合服务点的免费专车送达。相关社区要耐心解释导引,为武汉来浙人员检测创造便利。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和治疗,并立即通过监测网络直报。

完善常态化的精密智控机制

经过前阶段实践,我省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分区分级对内防控措施日益精准,但仍需根据新情况查漏补缺。围绕防“国门”,完善与省内外航空、港口、陆路等入境口岸协调衔接,强化跨省信息共享、工作联动,进一步堵住防控漏洞。围绕守“小门”,全面落实省疫情防控3号责任令,充分运用健康码管理机制,将在社区厂区商区等验码检测作为发现隐患的重要手段。截至4月13日12时,全省已累计发放健康码8815.1万张,其中国际版5.7万张,绿码率分别为99.9%和69.4%。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管控体制的变化,为进一步增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合力,我省再次迭代疫情防控评价体系,形成精密智控指数4.0版。在保持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社会秩序恢复“三板块”架构的基础上,紧扣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境外来浙联系人落实等重点环节,适时调整充实评价指标,强化必要的激励导向。针对国内出现多起健康码“绿码”省际流动人员被发现无症状感染乃至确诊病例的情形,我省鼓励用人单位对近期来自原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组织必要的健康检测。此项工作,不少企业先前已自发开展,各地也陆续采取引导性措施。如同对境外人员实行集中隔离,这完全是为了防范风险,对任何地区和人员不带歧视。但各地实施必须防止简单化,要发挥用人单位主动性,并切实从有利于检测对象的角度研究措施、设计流程,真正寓管理于服务,让当事人能切身感知政策的善意。

加大力度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产业循环是经济社会循环的重要基础,尤其制造业是浙江立省之本,很大程度上也是民生之基,必须使之加快畅通。在全面推进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我省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狠抓“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其中“1”就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国家级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N”就是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今年的目标是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我省还加快5G基站建设,年内将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主动战。

积极畅通市场循环。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很难避免外需萎缩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既以不变应万变,又要善于见招拆招。从浙江实际出发,要充分借助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努力在国际疫情蔓延的特殊市场环境下稳住我省外贸基本盘。目前,浙江已基本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省域全覆盖,约9.2万家跨境电商网店活跃在主要第三方平台,更有一批企业逐步掌握了全球网络零售市场的定价话语权。我省将抓好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税收征管改革等各项举措落地,积极运用省级专项激励资金,推进传统外贸企业经营模式转型,支持企业千方百计保外贸拓市场。今年一季度,全省预计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170亿元,同比增长4%以上,创下了对外贸易逆势发展的成绩单。

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亟需提振企业和社会各界面对当下、面向未来的信心。尤其是经济循环,最终还得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政府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供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保护和激发企业能动性创造性。为此,我省出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30条举措,实施深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重点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将开办企业平均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最多80天。同时,强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不断夯实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