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废又作还碧池,这个有毒的女人,为啥全村都爱看?

2019-08-20     Neets电影

​《伦敦生活》第二季出了才不到一个月,豆瓣上已经有5万人标记,评分9.5,高到吓人,这分数什么概念呢,在豆瓣上,评分在它之前的喜剧类英剧,是《是,大臣》《是,首相》和BBC的糟糕系列这类神剧。

当然第一季的成绩也已经足够优秀了,豆瓣7万多人标记,评分8.7。

在烂番茄上,两季的新鲜度都是100%,观众平均好评度(3.5星以上)95%,可以说整个地球村的人都爱看《伦敦生活》了。

只要你开始看了,就没有理由弃剧。

除非你的道德感真的强到能够征服宇宙,因为如果一定要这部剧说有什么缺点(虽然我觉得其实是优点),就是人设极其不讨喜,又毒又丧又不正确,丧的程度甚至超过《马男波杰克》,因为马男至少还有钱,但是《伦敦生活》的女主是个穷鬼,连金钱正义都沾不上。

但是!这剧真他妈好看啊!

《伦敦生活》

Fleabag

最重要的是,三观虽然不正确,心窝子却一扎一个准,好笑的时候又让你满地打滚,一口气刷六集(也就三个小时),简直爱恨交织,让你欲罢不能。

好了,那么我们就从第一季开始上车,啊不,上船,额也不对,算了,就这样吧。

第一季才开头,就是船戏,然而对方只是ONS的对象,女主通过对着镜头突破次元壁的独白告诉我们,这过程中有一些不可描述、也不可能通过镜头来表达的dirty小秘密(如果拍出来,我们百分百看不到这剧了)。

至于女主意识到了什么,请自行发现哈哈哈

三分钟后,女主在公交车上勾搭到了一个陌生男人。

再看下去,我们会发现,除了满脑子啪啪啪和屎尿屁、脸上随时挂着假笑,她还开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咖啡馆,蹭网蹭电的客户比买咖啡的多,有一个连件旧毛衣都不愿意给自己的亲姐姐、还有一个和自己亡妻的学生同居的父亲(这位阿姨同时也是姐妹俩的教母),她的生活里唯一美好和正常的存在,可能是她的前男友,但是她几乎只把他当成保洁工人和炮友使用。

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除了一个充满隐喻的外号fleabag,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邋遢鬼”,由flea(跳蚤)+bag(口袋)组成,令人联想到一只爬满虱子的口袋,相比张爱玲那句被用烂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个画面更令人菊紧,和悲伤。

事实上,女主的生活差不多就是那么糟糕,但她不是唯一糟糕的那个。

她的姐姐,事业有成,美丽有品,却嫁给了一个一事无成的醉鬼,会在自己老婆的生日宴上借酒劲亲小姨子,事发后还反咬一口,渣男无疑,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也并不爱他,只是害怕自己看似完美的生活被打破,因此不论工作还是家庭,都在努力维持“完美”。

而女主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并没有什么情分,有天凌晨,发现女主喝醉了,站在他家门口带着哭腔自我忏悔。

这番肺腑之言,即便是看着女主天天胡搞瞎混的观众,也很难忍住不动容,作为亲生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你这是随你妈。”非常厉害,一骂骂一双。

发现女儿被自己的同居女儿打了耳光之后,父亲假装没看见,还不无讽刺地把这称为“派对”。

一股绝望之感扑面而来。

至亲之人尚且如此,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仰赖的情感吗?

曾经是有过的。在前五集不断出现的闪回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温柔善良的女生,简直是女主一坨屎的人生中唯一的光明和慰藉。

这个女生,在听到一个熊孩子用铅笔爆豚鼠菊花被惩罚的时候,不会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拍手称好,说熊孩子活该被罚,而是诧异地问,为什么人们要惩罚他,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不然为什么铅笔上要装个橡皮呢?

橡皮是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简直会心一击。

但是生活并没有安橡皮头,我们不可能改写过去,正如女主也无法挽回自己闺蜜的生命,看到第一季的结尾,我们会发现,这个在闪回中不断出现的可爱闺蜜的意外死亡,女主难辞其咎,这也是她始终无法过去的一个坎。

看到这里,我们会明白,这是一个黑色喜剧的梗包起来的悲伤故事,是一个关于创伤的故事,性也好,恶作剧也好,只不过是创伤在外的表现,是一道道的伤疤,而女主并没有直接把伤疤露给我们看,而是把它们纹成了漫画。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在所有没心没肺的放纵和满不在乎的假笑背后,我们看到了落寞、孤独,甚至是恐惧,这些细小的裂缝,让温情都能变成一把剑,直接刺入我们的心脏。

在某一集里,女主蹲在马桶上,再次透过镜头独白自己关于性的看法,她说自己并没有性瘾,只是希望意识到“有人渴望自己的身体”,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渴求被关注被爱,这种情感的需求,根源还是在于强烈的孤独感。

当她说“I hate myself”的时候,我相信她是认真的。

她越是拼命想要从性和自我放逐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恐惧,越是会让自己在其中陷得更深,就像是一个黑洞连着另一个,生活变成连续不断的圈套。

剧中这些直击人心的台词和又痛又好笑的黑色喜剧梗,全都要归功于编剧兼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

她对人的锋锐洞察力和机敏自然的表演,不仅让她拿到了2017年英国电视学院奖BAFTA TV Awards 的视后,也让她凭借《杀死伊芙》的第一季拿到了去年艾美奖的最佳编剧提名。

菲比的现实好友、同时也参与了部分《伦敦生活》的编剧工作的 Vicky Jones 评价她说,“她在逗你发笑的时候,也在暗中观察每个人。”

菲比和Vicky Jones(右)

除了过硬的剧本和表演,以及剧集最大的特点“打破第四面墙”,也就是开头提过的,女主对着镜头独白,制造一种类似戏剧中的和观众互动的形式,这部剧的镜头设计也很值得玩味,在其中一集表现女主姨妈痛的场景中,用了一段痛苦的地铁乘客舞蹈来表现,酷到不行。

奈飞前段时间刚出的由《魅影缝匠》导演 Paul Thomas Anderson 和电台司令主唱 Thom Yorke 合作的音乐短片《Anima》中,也用了类似的表现手法,开头就是昏昏欲睡的乘客在地铁上的一段舞蹈。

这种表现手法,真的酷劲十足。但是《Anima》是电影,制作水准和《伦敦生活》不能拿来平行比较。就创意层面来说,《伦敦生活》已经超出了电视剧的平均水平,直追电影。

最后,我想说一句,第二季加倍好看,快去刷起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X3VrmwBvvf6VcSZNE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