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毛泽东情谊深厚,面对敌军压境,毛泽东留给他八个字

2019-10-05   清朗天空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在创建闽西红军和苏区的过程中,

除了张鼎丞之外,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领头人,

那就是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

开创土地革命之先声

出生于龙岩邓厝村的邓子恢,1926年入党,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暴动副总指挥等要职,领导了闽西农民起义,并参与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斗争。中学时期,邓子恢深受孙中山思想影响,蓬蓬勃勃开展的五四运动给他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

(邓子恢)

邓子恢之子 邓淮生:

到了1923年的时候,我父亲觉得要办一个期刊,取了一个名字,叫《岩声报》。《岩声报》的含义就是龙岩之声的意思,在闽西和闽西南、福建、广东这一带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8年3月,邓子恢等人领导的后田暴动,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开创了土地革命之先声。同年6月,永定暴动爆发,当时已经被调往上杭的邓子恢闻讯,立即赶往永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之后,邓子恢在永定溪南主持分田工作。

(后田暴动纪念馆)

田,该如何分?他认为,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要满足农民的经济要求,争取和团结群众的大多数。随后,邓子恢深入农村调研,召集有经验、熟悉土地情况的农民开座谈会,制定了“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配土地政策,为闽西进一步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毛泽东情谊深厚

1929年3月,一直在闽西闹革命的邓子恢闻知朱毛红军经赣南进军闽西时,异常兴奋,连夜赶往长汀会见毛泽东。6月,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在苏家坡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邓子恢与毛泽东经常一起探讨马列主义理论和根据地的建设等问题。这期间,毛泽东不但处境不顺,还患上恶性虐疾。身为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托人买来牛奶、白糖,每天炖牛肉汤、老母鸡为其补充营养,并找来当地最好的医生医治。不久,痊愈的毛泽东精神抖擞地重新走上了红四军领导岗位。

(邓子恢故居)

小池之战,由于刘和鼎部对红军主力穷追不舍,红四军前委决定撤离闽西,挥师赣南。这可急坏了邓子恢。电视剧《红色摇篮》中有这样一幕:

毛泽东:当我病得快要见阎王的时候,是谁救了我?又是谁让我站了起来?是闽西的这方水土啊。

邓子恢:四个纵队你全都带走了。单靠闽西赤卫队,怎么对付得了蒋介石的“三省会剿”?毛委员,你怎么也得给我留点东西。

毛泽东:留!当然要留喽!

邓子恢:好!说,你给我留什么?

毛泽东:留给你八个字。

邓子恢:八个字?

毛泽东离开闽西,巩固闽西。

正是这八个字,使敌人中计放弃追击,所谓的“会剿”也告落空。1934年,毛泽东随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邓子恢留在了南方坚持斗争,两个人不得不拱手告别,这一别就是12年,直到1946年两人才在延安重逢,毛泽东高兴地送给老朋友一张照片和一条毛毯。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巡视员 钟健英: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无论是开展革命斗争,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绕不过这一国情。邓子恢与毛泽东一样,视人民为自己,了解农民的愿望和疾苦,更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奔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建国后的生产责任制,都体现了邓子恢立足国情、心系农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