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光荣时代,谁能续写?

2019-10-23   光华楼评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图源网络

刚刚过去的一周,世界目光聚焦武汉。

武汉,因为一场军运会,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截至10月22日,中国代表团累计获得54块金牌,位居军运会金牌榜榜首。

这场国际赛事将激活武汉。此前,这样的国际赛事,往往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举办。而此次,武汉向世界展现了城市实力。

此时,是大武汉复兴的时刻。军运会、军运村,都是武汉城市复兴的符号。

一座城市的复兴,通常是经济实力、历史人文、地标建筑、城市精神等复兴。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如今的英国的城市高楼林立,已然看不见多少工业厂房。然而,留存下来的很多工业遗迹却通过建筑师的改造得以保留,焕发新的面貌,服务市民。其中典型的有伯明翰火车站的翻新、巴特西电站改造。

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汉阳铁厂出现。它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此后的129年,武汉都与这座铁厂紧密相连。

所以,复兴汉阳铁厂,就是复兴大武汉的重要标志之一。

01

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座机器炼铁厂“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

在汉阳铁厂的带动下,张之洞在汉阳龟山一带陆续建起了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大型近代企业,犹如一条延绵10余里的“制造工业长廊”。

中国的第一批铁轨源于这里,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汉阳造”步枪源于这里。这里是中国近现代重工业历史的见证。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汉阳铁厂连同“制造工业长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汉阳铁厂曾经的辉煌

汉阳铁厂工业遗址整体建筑群,高低错落、排列有致。百年前的烟囱、空荡荡的红砖厂房、长长的铁轨、旧时的火车头,各种泵站、冷却塔等等安静矗立。

2017年12月,汉阳铁厂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汉阳铁厂的保护与复兴提上日程。

02

工业遗产的保护、改造与更新,难在修旧如旧、新旧交替融合,开发其新功能,做到商业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纵观国内外,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这些都是汉阳铁厂华丽变身的参照物。

在国外,德国弗尔克林根炼铁厂于1873年建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造为展览馆。冷却塔、煤气柜、焦炉、高炉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密密麻麻的设备都完好如初,感觉昨天还在生产一样。

德国弗尔克林根炼铁厂

德国鲁尔工业文化景观

德国鲁尔工业区,修旧如初,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成为一个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体育锻炼、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

北京798 图源网络

在国内,北京798艺术区,在整体风格设计上保留了工业时代的标志和特色。各个建筑外面裸露的蒸汽管道、草地里废弃的机床、生锈的铁门、通风管道和斑驳的墙面等等,似乎向世人诉说着工业时代的传说。

在北京,首钢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变身。曾经历经辉煌的北京西部规模最大工业区,正在被打造成北京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复兴新地标。其中,西十筒仓,过去用于储存和运输高炉炼铁原料。如今,成为冬奥组委会办公楼。

首钢“重生” 图源网络

在上海,工业痕迹无处不在。苏州河、八号桥、田子坊、M50、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改造案例,值得武汉学习。

03

回顾武汉最近十年,很多“武”字头的厂区,最后淹没在历史中,被高楼所代替。

改造成功的有403国际艺术中心、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界立方等。多数房地产项目仅保留个别工业符号。

汉阳铁厂,目前有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按照汉阳的城市规划,汉阳铁厂板块位于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的西翼。该文化艺术区,以琴台文化中心和月湖风景区为文化艺术核心,西翼以生活带动文化艺术创新,东翼将文化与产业完美结合。

汉阳铁厂遗址

在汉阳铁厂与月湖周边,已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目前,缺少一个大型公共空间、一个商业综合体。现有的一个博物馆,不能满足区域的文化艺术、生活与商业需求。

直到今年4月份,融创遇上汉阳铁厂,诞生“融创·武汉1890”。

10月16日,融创华中品牌发布会上,该项目被重点推介。该项目是融创华中在武汉的三大脊梁项目之一。

当年,张之洞建厂汉阳对整个武汉的综合建设意义深远,初步奠定了汉阳重工业、武昌轻工业、汉口商业的城市格局。汉阳铁厂也是武汉精神的发源地。

武汉作为工业大城,如今妥善保留工业遗存,保护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对于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生命、满足高技术影响下对高情感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创·武汉1890项目,是武汉精神的当代演绎,项目有望成为影响武汉未来的城市级项目。

对于融创华中而言,这是在工业遗产保护上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如何不辜负这块地,如何对得起历史,是融创所要思考的核心。

这个项目所在地块背后的百年历史,奠定了项目的高度。该项目的改造,对于融创华中布局工业遗产地块具有指导意义。

04

与其他工业遗存项目相比,融创·武汉1890难在要保护的规模大、遗存多,历史悠久,成片保护难,但融创具备破题的能力。

首先,融创集团具有打造文旅、商业产品系的丰富经验。融创集团旗下的文化、文旅,将为项目的文旅与商业IP打造提供技术背书。融创广场、融创茂、融创中心等商业产品系,打造融创特色的欢乐+商业战略。

改造前的老厂房

改造后的效果图

其次,融创在古建保护方面,有资深工匠人才、先进的数字化复原技术。在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融创参与修复虎丘塔影园。

同时,项目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创·武汉1890项目里,张之洞、汉阳铁厂、汉阳造,都是大IP。用好这些IP,比其他项目更容易成功。

最后,利用项目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在融创·武汉1890项目里,大量保留红砖厂房、建筑形态,并兴建博物馆、艺术馆,与张之洞武汉博物馆形成呼应。

该项目最好的地段,留给了文化与商业。这里将建设一座以设计、艺术为核心的未来之城,这里将是武汉商业与文化新地标。

[后记]

新生于旧。

工业遗产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城市复兴是通过对一些老区和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更新,使原来僵死的城市符号重获新生,城市复兴是一场城市的社会运动。

我们的城市需要的不是推翻重来,而是不断地生长与更新。

汉阳铁厂除了空间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武汉历史文化的意义。

当年张之洞抓住了发展洋务的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成就了武汉。现在的武汉更应该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推进武汉大发展,重回当年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路上,希望融创能给汉阳铁厂第二次生命,为国内的工业遗产的重生与活化,树立一座标杆。

一场由融创主导的城市复兴大剧即将上演。未来,在这里阅读武汉、感知武汉、读懂武汉精神。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部分图片由融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