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发现了个趋势。消费型重疾险越来越受欢迎了!很多人的重疾搭配都是“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
这样配置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重疾和身故保额都有机会赔到钱。搞的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里外不是人。
为啥?
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重疾和身故保障只能赔1个,而且价格更贵。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买谁更好心里有数。
但大家可能根本没意识到一个问题:只买消费型重疾险,可能得了重病也赔不到钱。
我们都知道,重疾险要符合疾病理赔条件,才能赔到钱。以25种重疾之一的“脑中风后遗症”为例,它的理赔条件是这样的:
脑中风后遗症的释义
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
(注意这个“并”字,意思是前后两个条件都要符合)
啥叫“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呢?意思是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上图中123种障碍的至少一种。既要脑出血、梗塞,又要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还得疾病确诊180天后仍留下3种障碍的至少一种。
卧槽,怎么感觉理赔条件如此严苛?
大家别抱怨,这个理赔条件是保监会统一规定的,各家保险公司都一样。前面的脑出血、栓塞梗塞还好,但神经功能性障碍可不好办啊!得疾病确诊持续180天仍留下肢体障碍。
假设,只是假设:
如果没有持续180天,在疾病确诊150天,甚至179天的时候挂了,还能不能赔到保额?
这种情况,算不算重疾?
毕竟都脑出血梗塞,老惨了,应该算是重疾吧?
但是,疾病持续不足180天,就不符符合理赔条件,消费型重疾大概率赔不了重疾保额。
再举个例子。
同样是25种重疾之一的“深度昏迷”,理赔条件是酱紫的:
深度昏迷的释义
指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和体内需求均无反应,昏迷程度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结果为5分或5分以下,且已经持续使用呼吸机及其它生命维持系统96 小时以上。
要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和体内需求无反应;昏迷程度≤5分,且持续使用呼吸机96小时以上。
还是假设:
如果呼吸机没使用够96小时,只用了60小时,甚至95小时,人突然就不行了,消费型重疾还能赔保额吗(可能按照轻症、中症赔)?
这种情况,消费型重疾大概率也赔不了重疾保额。
最后再举个例子。前阵子新闻报道的车祸事故很多。
致5死11伤的杭州奔驰女,被判刑6年;
常州的奔驰车连环撞击多辆电动车事件;
类似这种交通事故,如果当场就意外身亡了,消费型重疾也赔不了。
因为人直接就身亡了,没有确诊重疾,肯定是赔不了嘛。但如果买的是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因为它有身故保障,死了也能赔。
管你呼吸机使用多少小时,还是意外身故,就算只呼吸了1小时就挂了,也能赔。
上面3个例子,反映出一个问题:
消费型的重疾险,因为缺少了身故保障,赔付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就算是得了重疾,但不符合理赔条件,可能赔不了保额;如果因意外或其它原因直接导致身故,也可能赔不了保额;保寿险责任的重疾险,带了身故保障,赔付上更加确定。
只要是保终身,就算一辈子不得重疾,最终也会赔到身故保额,所以价格也更贵。
这篇文章也不是说消费型重疾险不好。
在没有消费型重疾险的时候,买个重疾险,要么带寿险,要么带返还、分红啥的,乱七八糟啥玩意都有。得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买一份重疾险。
但在4年前,阳光保险在线上推出了国内第一款消费型重疾险——随e保。很多人发现,卧槽,重疾险竟然能在网上买,价格还这么便宜?
因为消费型重疾剥离了身故责任,只保障纯粹的疾病风险,所以才能让利给广大消费者。说白了,还是天下人苦重疾险价贵久矣!
文末最后做个总结:
如果你接受不了消费型重疾可能赔不到保额的事实,那么就买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
如果你只想保障疾病风险,想用更低的预算买到更高保额,那就买消费型重疾险。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点击了解更多,咨询保险专家,1对1沟通,头条粉丝免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