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Battle想走进人们的视野,到底有多难?

2019-07-24   押韵诗人

当今的Battle MC为何风格都高度相近?

关于当今国内Battle现状,可以讨论的话题实在太多。我给杨成熙、鸭王、小丑、Luis四位Rapper每人都列了十多个问题,在看完他们的回答后,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把这些话题归纳为了以下几点:

1. “Battle MC”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2. 当今的Battle比赛都是在背“爆点”吗?

3. 当今Battle圈内所谓的“创新”表现,是否丢失了Battle本质?

4. 当今的Battle MC会自我风格缺失,且风格高度相近吗?

5.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现在的Battle不如从前的感觉?当今的Battle MC需要再把Battle突破吗?

6. 想在国内靠Battle走进人们视野到底有多难?

关于上面提到的前两个问题,我们曾单独出过两篇推文详细叙述,如果还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

当今的Battle MC都是在背“爆点”吗?

新说唱上劈叉的鸭王上了热搜,他还在Battle舞台用脑袋开过酒瓶

今天,我们则来和大家探讨后面的三个问题!

当今的Battle MC为何风格都高度相近?

对于上述大部分问题,我都和这四位年轻的MC逐一交流了,结合他们的观点和亲身经历,再加上自我理解,给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人看了最近两年Battle比赛后最大的感受,还是不是“背”的问题,而是认为所有选手都是一个模板。尤其是从马俊、派克特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会最对此感受明显。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把杨成熙和Luis分析的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原因一(杨成熙观点):明星效应。这里不得不再次谈到贝贝这个人物的历史意义,我在介绍贝贝的文章中就强调过,贝贝最具历史意义的不是他的技术地位,因为后人迟早会有人超越,而是他真的改变了中文Battle的走势。贝贝带来的巨大影响就是无数Battle新人都为之痴迷,并以争先恐后的去效仿他的风格,最后逐渐形成现在的局面。杨成熙本人也非常贴切的用了“物极必反”一词来形容这一现象。

原因二(Luis观点):观众导向。众所周知,对于Battle的胜负,观众反响会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台下观众喜欢什么,自然就会对台上的选手有直接引导作用。绝大部分观众都只是图个乐的低龄化年轻人,本身就没有想通过看Battle比赛去明白什么道理,他们喜欢的是简单直接的刺激和快感。所以,台上选手自然而然也会选择观众们想看的内容形式去迎合。这也是形成这一现象最为重要的原因。

最后,结合杨成熙和Luis二人分析的两个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Battle已经形成了一个从选手到观众的市场化“供需关系”。既有市场需求,又有模板化的导入供应。所以,形成这种现状在所难免。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现在的Battle不如从前的感觉?

当今的Battle MC需要把Battle进一步突破吗?

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太多遍关于当代Battle不如从前的声音。从说唱圈OG前辈,到电脑前的普通观众,包括很多选手自己也如此感慨。但有多少人思考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呢?

Luis客观的呈现了一些现状

我再拿NBA扣篮大赛为例。30年前,乔丹罚球线起跳扣篮就是经典。20年前,科比普通的胯下扣篮就可以夺冠。

多年后,当今的NBA球员再这么干,根本就无法获得认可。近年来,大家同样都会觉得当今的扣篮大赛不如从前了。



伊巴卡也能罚球线扣篮,获得认可了没?

审美疲劳是人的正常精神反应。扣篮大赛如此,中文Battle亦是如此。中文Battle发展这么多年,对于当今年轻一代来说。尤其是押韵这个单项技巧方面几乎已经做到了极限。再要有提高,真的已经太难太难了。

鸭王说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

不过,撇开押韵不谈的话,在Flow方面,在对伴奏理解方面,我个人认为整体还是有很大提高空间的。并且这会是当代Battle高手与普通选手,拉开差距的重要环节。我们仔细回顾下这两年的Battle,大部分都是靠抓对手内容上的点,进行常规的内容对内容上的爆点反击。

在派克特之后,当今Battle赛场的高手对决,在胶着的关键时刻,靠Flow取胜的不多。即便强如派克特,他的Flow大招也不是时刻准备秀出的。Flow的引爆效果,一定程度上不会亚于文字,但这点不太会被当今重视韵脚爆点的Battle MC所重视。还有一点,一段炫酷的Flow就好比前面说的“动作流”,用了一次就不好用第二次了。想出一段与众不同的Flow,绝对比想出几个与众不同的韵脚的难度,大太多太多了。

高手之间的差距都是毫厘之间的。前面就提到了,在这个韵脚满天飞的年代,大家为了提高,除了有鸭王的“动作流”诞生,还有很多细节,是可以突破的地方。情绪、表情、语气都是可以大作文章的部分,小丑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

小丑在今天这四位Battle MC中是年纪最小、比赛经验较少的一位。如果单比基本功,小丑不占优势,但小丑的Battle给我的感觉是杨成熙和Luis没有的,那就是一个字:骚。小丑会把表情、神态、语气在比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同对手,不同的攻击,他的情绪表现都非常丰富,感染力极强。这一点也是当今Battle MC们想需求突破的一个好方法。但我认为这是小丑自带的一种天赋属性,可能刻意学也学不成。

靠Battle走进人们视野到底有多难?

Luis现在生活在海南,有着体面的正式工作,是一位拿着五险一金的Rapper。但在工作之余,他在2018年的三个月不到,连续比了地下8英里的四个赛区,都遗憾而归。福州败于僵尸,海口败于97,武汉败于鸭王,南昌败于Double G。我问他今年还会坚持比下去吗?他的回复很简单:“当然!三月赛场见!”。

Luis在我眼中,至少是具备地下8英里分站冠军实力的Battle MC。不得不说,当今的比赛真的残酷,选手们都不容易。在这个实力极度接近,相互研究得都很透彻的大环境下,没有人有绝对的把握。要想突围,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实力、状态、运气都要有的。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年轻一代对于Battle的热爱。像Luis这样的不是个例,还大有人在。

Luis对僵尸

从2017年开始,全国的Battle MC中这么有一群人。他们大多是Battle好手,他们愿意不惜财力、精力,去往全国各地,征战好几个赛区,就为了一个总决赛晋级名额。但由于各种因素,他们的努力时常得不到回报,最终无功而返。

2017年的地下8英里,东北的神秘连续拿下三个赛区的亚军。2017年地下8英里的全国亚军书生,实力早已毋庸置疑,但2018年的书生依旧征战多地,至今没有突围。而小丑和杨成熙,作为2018年铁麦的全国冠亚军,也是同样情况。

2018年地下8英里南京站,书生(右)败于“黑马”鸭王

这种情况已经有种当年高考时,挤破头过独木桥的感觉。一方面说明比赛水准高、赛事有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年轻Battle MC不服输的精神。冷静地看,即便你是大型Battle赛事的全国总冠军,你的知名度,也只会局限于说唱圈内的Battle小圈子。小青龙在2017年《中国有嘻哈》之前,已经是铁麦和地下8英里的双料全国总冠军了,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他。这些例子都说明,Battle的冠军头衔,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改变。

当然,靠Battle真正扬名立万的人还是存在的,那就是贝贝,但这只是个现象级的特例。对于绝大数人,想要真正走进大众视线,光会Battle,永远是不够的。

对于六大问题的看法,我已经结合四位的观点,全部谈完。可能我的很多观点还是片面的,可能他们的一些观点也会片面。但我觉得关于当今Battle的现状,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明天大家记得继续观看我们的推送内容,届时我们会奉上杨成熙、鸭王、小丑、Luis,四位Battle MC的完整采访。看看他们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