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空气系动画已经是每季新番必备的类型了,7月新番中的《街角魔族》、1月的《天使降临到我身边》都表现的非常不错。甚至在某个季度,空气系动画作为一匹黑马,化身为了“拳打紫罗兰,脚踢骨傲天,头锤国家队”的大魔王。
虽然空气系动画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剧情稀薄,含义不明,令人费解,但是这样悠闲缓慢的故事却能让人放空头脑,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因此颇受现代人的喜爱。
而说到空气系,就不得不提日常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空气系动画是日常系动画的一个分支。虽然在维基百科的词条中将二者等同起来,但是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日常系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以推理为主的《冰菓》算是日常系,恋爱类的《四月是你的谎言》、《好想告诉你》、《月色真美》算是日常,奇幻类的《神薙》,励志类的《银之匙》都可以算作日常系动画。
只要是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普通事件为主,其他元素为辅的类型的动漫,都可以归结为日常系。
而空气系可以说是“拥有日常系动画的精神内核”这样一种类型的动画,即“比日常还要日常的日常”。故事内容像空气一样,不带有明显的含义。
空气系作品一般不注重连贯的主线推进,不具有中心思想与庞杂设定。空气系作品时常围绕几个拥有特别的性格和带有萌属性的女角色,以及她们平凡的日常生活;剧情发展缓慢,而且没有特定的发展方向;内容通常十分平和。部分空气系作品会加入一些搞笑情节来带出喜剧感,但作品整体依然遵从空气系的特质──故事用意若有似无。
不过“空气系”与“日常系”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并且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必锱铢必较地将其区分。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acg作品拥有明确的起源点或爆发时期,空气系动画统一风格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结给某部单独的作品或者某个时代,而是在相对漫长的积累和沉淀后,逐渐确立的。
起源之作《阿兹漫画大王》
类似“空气系”或“日常系”这样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文学领域,被称为“生活片段”,是1890年由法国剧作家让·朱利安提出的。
“生活片段”通常描写角色的日常琐事,缺乏明显的剧情、冲突和结局。许多作品会仔细描写各个琐碎细节,但不加以整理、评断或解释。
虽然时间间隔久远且与ACG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早期文学概念中看到今天的空气系动画的影子。
如果说“世界系”动画的起源点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异世界穿越动画的爆发点是《刀剑神域》,那么空气系动画的“起源之作”,目前公认的应该是2002年的动画《阿兹漫画大王》。
《阿兹漫画大王》是东清彦于1998年末在《COMIC电击大王》杂志上连载的校园搞笑四格漫画,是第一部完全以女性角色的日常为主题的四格漫画。
萝莉、天然呆、御姐、百合、运动少女……凡是你能想到的带有“萌属性”的少女,都被作者一股脑地丢到了漫画中,并且还贴上了一张“男性角色禁止入内”的封条。虽然这在现在看来实数基本操作,但是在当时可是创造了很高的话题度,动画的DVD销量甚至突破了2万大关。
由《阿兹漫画大王》开创的拥有独特“萌属性”的少女们+缺乏明显冲突、剧情和结局的日常琐事的风格,日后逐渐成为了日常空气系的标配,甚至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动画的独特气质。
在21世纪初的几年,《EVA》所带动的世界系动画热潮依然清晰可见,业界此时正渴望着新鲜的题材。
伴随着《阿兹漫画大王的》火热,日常系作品也逐渐得到了重视。2002年,萌系轻百合大厂芳文社创刊了专门连载四格萌系漫画的杂志《Manga Time Kirara》,被称为“废萌巅峰”的《轻音少女》、“萌豚圣经”《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还有《摇曳露营》等知名人气动画都是根据这本漫画杂志上的作品改编的。
到了 2004年,以《南家三姐妹》、《向阳素描》为代表的优秀日常系漫画开始于各家杂志连载。越来越多的日常空气系漫画和改编动画出现在观众眼前,而在这些作品中,足以被称为“空气系教科书”的作品出现了,这就是由京阿尼制作的《幸运星》。
空气系动画的教科书:《幸运星》
2007年春季,《幸运星》播出。毫无故事性可言的日常琐事,花式玩梗,以及其与御宅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这部作品获得了极大的人气。主角之一的泉此方更是被冠以“御宅之魂”的称号。
巧克力面包的头是粗的一边还是细的一边,怎么在注重平衡的前提下吃美味的草莓奶油蛋糕,葱盐牛舌在炭烤时是否需要翻面……许多日常生活中根本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在《幸运星》中都被以一种极度无厘头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而《幸运星》之所以被称为“空气系动画的教科书”,是因为它从剧情到人物都充满了如空气般的稀薄感。20多集的动画看下来,大多数观众记住的也只不过是OP魔性的舞蹈、ed后的彩蛋小剧场、还有充满萌点的美少女。剧情和故事什么的,当然是绝对不存在的了。
而这正是“空气系”动画的核心奥义:不像写实动画一样反映和还原现实,而是通过一水到底的剧情去展现一种独特的氛围感。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美少女,大概也不能度过那样快乐的日常生活”。虽然是日常系动画,但是谁都知道,那样美好的无忧无虑的日常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在《幸运星》看似繁琐细碎的表面之下,虽然没有角色的代入感,我们却还是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其中,渴望能在同样的氛围中快乐地聊天度日。
这也许就是“空气系”动画的魅力吧。
强国之源&废萌巅峰
《幸运星》之前,京阿尼凭借《凉宫春日的忧郁》完成了从世界系到空气系的过渡,《幸运星》也奠定了接下来动画的格调。而接下来的这部动画,不仅被厨们冠以“废萌巅峰”的称号,甚至凭借一己之力,成为拉动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国之源”。
相信不用笔者多说,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知道了这部动画是什么。没错,就是《轻音少女》。
通过与同为音乐番的其他动画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轻音少女》被称为“废萌巅峰”,也可以看出空气系动画与其他日常系动画的区别。
4月番《卡罗尔与星期二》在音乐中包含了关于梦想和自由的探讨,主题清晰明确;同为京阿尼自家作品的《吹响上低音号》是少女们为了实现青春的价值的奋斗物语,同时有参加音乐大赛和少女们不断成长的感情路线。
再看看《轻音少女》,美其名曰轻音部,却基本没参加过什么音乐活动和比赛,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聊日常,喝喝茶,可爱的美少女之间的嬉笑打闹。
难怪会被叫做“喝茶部”、”养老番”。
而就是这样的看似水到不行的动画,在少女们毕业分离的时候,却让无数观众泪目。究其原因,《轻音少女》用精湛的制作将少女们的可爱与青春感表现了出来,不煽情,不做作。从监督山田尚子到系列构成吉田玲子再到“京都脸”的始作俑者堀口悠纪子,主创团队全部都是女性。
在角色设计时,为了展现美少女们的“萌感”,将每个角色都画的更加圆润,更肉感,同时再辅以细微的表情和腿部动作,轻音少女们就如同要跳出屏幕一般出现在观众眼前了。
同时,继承自《幸运星》中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美好的氛围感”更是为其《轻音少女》的观赏性锦上添花。
《轻音少女》的播出,给动画市场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狂潮,bd销量达到了4w以上。
2009年《轻音少女》第一季ed的cd以19万销量成为动画歌曲史上最高,直到2013年才被《进击的巨人》op《红莲的弓矢》超越;2010年第二季播出后,cd销量不仅霸占了日本ACG音乐cd排行榜前十,前25名都出现了《轻音少女》一家独大的情况。
而在周边方面,不论是角色们佩戴的耳机,还是演奏用的吉他,都被炒到天价。平泽唯使用的那把吉他,因为原版过于昂贵且稀少,官方甚至推出了专门的手办版解决市场需求。
同时得益于“圣地巡礼”的举措,《轻音少女》为旅游业了贡献了不少经济效益,所有的效益加起来甚至带动了2008年经济危机而低迷的日本经济,因此被称作是“强国之源”也就不奇怪了。
总结
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讲,《轻音少女》在空气系动画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从2010年前后,空气系动画迎来了爆发期。2011年融入了轻百合元素的《摇曳百合》播出,2012年以男性角色为主的《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播出,再到后来的《悠哉日常大王》《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等数不清的空气系动画,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人气。
而随着逐渐稳定下来的作品数量,为观众们所接受并喜爱的轻松有趣的风格形成后,日常空气系动画在每季新番中都能有不错的表现。
就像开篇说的,空气系动画之所以大行其道,与我们的审美改变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空气系动画注重充满萌点的美少女们的日常互动,这样的氛围本身在我们身边就很难发生,再加上一些娱乐元素如旅行、音乐、露营,甚至加入非日常的魔法、奇幻元素的点缀,就使得空气系动画拥有了更好的观感。
在去年《摇曳露营》热播以后,有人就去了富士山的实景进行露营,遗憾的是完全没有碰见独自活动的高中生美少女,而且当时是冬天,冷得要命,也完全没有感受到动画中的那种温馨的感觉。
虽然残酷地现实一次次地击碎阿宅们的心理防线,但是不管露营中充满艰辛、遇见的只有吵闹的少年,还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轻音部,空气系动画都让我们有了走出屋子,拥抱自然,追寻打破平淡日常的有趣活动的理由和动力,不是吗?
这大概也是空气系动画最鼓舞人心,吸引观众的地方了吧。
部分参考资料:
1.《二次元狂热》杂志110期:《在不一样的空气中自由呼吸——“空气系”专题研究(上)》
2.维基百科“空气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