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8岁了,是井陉县孙庄乡洛阳村人。去年我回到洛阳村,正赶上农历七月十五日庙会,村民们非常高兴,三乡五里的人都来观看,广场上表演社火和歌舞队,戏台上演出河北梆子《金水桥》,把庙会推向了高潮。
洛阳村农历七月十五日的庙会,现在知道由来的人已经很少了。洛阳村独特的“求雨”习俗,在我童年记忆深处,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在民间信仰中,龙王爷能呼风唤雨,解除早情。遇到久旱无雨的季节,洛阳村没有龙王庙,村里的老人就组织村民抬着代王爷踩街,让代王爷向龙王爷求雨,普降甘露,浇灌庄稼,救助众生。
“求雨”由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根据天象确定日期。定下日期后,老人们就组织大家用木棍捆绑成“轿子”,类似南方人上山抬的滑杆。做好以后,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抬上“轿子”到村西半山坡的代王爷庙里,把神像恭恭敬敬的请出来,安放在“轿子”上并固定牢靠,由两个人抬着走在前面,20多人的“求雨”队伍紧跟在后,每人都用柳条编成帽圈戴在头上,沿着各条街道踩街。这时候,沿街每户都准备两桶冷水放在自家门口,当队伍路过门口时,各家人就提起水桶,用力泼向代王爷和踩街队伍的人群里。这时候,村民们聚集在街道上,一边欢呼跳跃,一边呼喊:“好啊!真好啊!”一路走来,求雨队伍身上被泼得象“落水鸡”一样,他们不仅不恼火,反而越泼越高兴,越走越有劲。大约经过三个小时,队伍踩完洛阳村的各条街道,村民把代王爷送回庙里端坐原位,点燃香烛,摆上供品,众人祭拜,“求雨”结束。
在我的记忆里,洛阳村“求雨”习俗,悠来已久,一直沿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说来也蹊跷,在人们求雨当天大雨就会从天而降,当天要是没下雨,隔一两天准下雨。村民们认为,代王爷求雨有功,为庄稼解除了旱情,求来了风调雨顺。每年阴历七月,村民们看着庄稼丰收在望,心情非常高兴。村里的老人为了感谢代王爷,就把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定为代王爷庙会,年年过庙会纪念,一直沿续到今天。
文/高永锋 侯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