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宣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国际油价震荡频繁、国内油气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严峻形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生产组织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风险防控,大力实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主要生产指标稳定增长,经营业绩符合预期,特别是上游增储上产成效明显。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0%,经营利润1217.6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6.82亿元;实现每股基本盈利0.25元。为更好地回报股东,公司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6601元,派息率达70.0%,其中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9年下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0%计算派发每股股息人民币0.04243元,并增加特别派息每股人民币0.02358元。
2019年,中国石油坚持以效益为导向推进勘探开发,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增储上产,发现并形成了长庆庆城大油田、四川页岩气和塔里木博孜-大北两个大气区,夯实了公司资源基础。国内风险勘探获得3项战略突破、4项重要发现,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明显,原油产量止跌回升,天然气产量创五年来最高增幅;海外多个区域风险勘探和滚动勘探取得重要进展,油气业务实现量效齐增。
2019年,公司原油产量9.09亿桶,同比增长2.1%;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91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8.3%;油气当量产量15.61亿桶,同比增长4.6%。公司加强投资成本源头管控和生产运行成本精细管理,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960.97亿元,同比增长30.7%,继续保持公司盈利主体地位。油气单位操作成本12.11美元/桶,同比下降1.6%。
炼油化工板块积极实施减油增化,扎实推进炼化转型升级。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明显增加,华北石化炼油改造工程投产,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塔里木和长庆乙烷制乙烯、大庆石化结构调整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加工原油12.28亿桶;生产成品油1.18亿吨;化工产品商品量2575.6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乙烯产量586.3万吨,同比增长5.3%。持续深化对标管理,大力加强成本费用管控,炼油化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7.64亿元。销售板块积极应对资源过剩和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强化国内外资源协同创效,加大精细营销和战略营销,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全年销售成品油1.88亿吨、同比增长5.1%。销售板块经营亏损5.65亿元,同比减亏58.85亿元。
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统筹国内外资源,落实国家价格政策,拓终端提效益,优先保障国产气全产全销,努力推价提效。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中俄天然气东线北段顺利建成并成功投运。2019年,销售天然气2,590.9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9.5%,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1,713.8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4%。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61.08亿元,同比增长2.3%。(来源:中国石油)
3月25日,中海油也公布了公司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海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多项业绩指标创上市以来最佳。全年油气净产量达506.5百万桶油当量,首次突破5亿桶油当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得益于产量增长和有效成本管控,在国际油价同比下降超过10%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净利润大幅增加至610.5亿元,同比上升15.9%。
从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业绩来看,两大油企才从上一轮油价大跌中逐渐缓过来。不幸的是,今年再次遭遇油价暴跌。
近日,中国石油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能全的文章。文章称,要过紧日子度过低油价“寒冬”。对于全球石油行业来说,2020年将是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最艰难的一年。石油企业唯有努力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运营效率,才是走过2020年“冬天”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