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有这4个“小动作”,是脾胃在作乱,家长别不在意

2019-06-07   汤圆妈妈小课堂

尊敬的读者朋友,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育儿知识!

如果问带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想很多妈妈的答案可能就是哄睡。

这不,朋友圈一位宝妈好不容易哄睡宝宝后,立刻凑齐“九宫格”分享:撅着屁股“鸵鸟睡”的,睡的四仰八叉的,还有“半睁眼”似睡非睡的......

宝宝可爱的睡姿,瞬间迎来了很多羡慕和夸赞的评论。但是一位年长的宝妈,却在宝宝的睡姿中看出了问题!

其实,很多宝妈都遇到过宝宝的“奇葩”睡姿,但是不以为意,殊不知,关于睡眠,这些看在家长眼里可爱、逗趣的表现,可能是孩子脾胃顶不住了的“求救信号”:

1、蹬被子、抱着肚子“趴睡”

很多宝妈说孩子“难哄睡”,已经很有耐心的安抚,宝宝还是在床上翻来滚去“画地图”,就是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还频繁翻身、蹬被子。

家长注意了,如果孩子入睡困难,还喜欢抱着抱着肚子,脸抵在床上“趴睡”,就很可能是积食了,食物消化不彻底积滞在肠道,让孩子肚子不舒服。

2、睡觉出汗多,后脑勺像“水库”

很多家长会发现,摸宝宝的后颈、小手明明不热,但是孩子睡下不一会就出很多汗,后脑勺硒像“水库”,甚至能湿透纸巾。

家里的老人经常说,出汗代表着孩子火力旺,是身体好的表现。其实不然,这种非正常出汗也叫作“盗汗”,是脾虚的表现。

3、磨牙、梦呓、半睁眼睡

有的宝宝睡觉的时候不安稳,总是皱着眉毛,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有时还会磨牙、说梦话,眼睛半睁着似睡没睡的样子,而且容易惊醒、突然大哭。


出现这类情况,多是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表现。还会伴随着胃肠功能紊乱,经常打嗝、放屁,甚至拉肚子、便秘、呕吐的情况,时间一长,破坏孩子体质,耽误身体发育。

4、口水特别多、有口臭

宝宝刚睡醒的时候,妈妈凑近嘴巴闻一闻,有明显的酸腐味,则是积食:未分解的食物残渣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臭味”。

此外,有些宝宝的嘴巴旁边常常会有“白茬”,那是睡觉时流口水的印,也是脾胃虚寒的信号。

俗话说“孩子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宝宝还小的时候,脾胃十分稚嫩,消化系统尚不完善,喂养不当很容易脾虚积食,不仅影响宝宝睡眠和食欲,还会破坏体质,耽误身体发育。

家长可以时不时给孩子吃点鸡内金,增强孩子的消化功能,清理积食、促进营养吸收,慢慢把孩子的脾胃调养好。

此外,宝妈还可以学习一下捏脊、摩腹等小儿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脏腑功能,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还能提高孩子抗病能力,睡前做一做,有助于孩子的睡眠。

如:按揉板门穴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一般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如果你喜欢“汤圆妈妈小课堂”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生活技巧或妙招,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期待您的分享,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