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关于肥水管理措施中对于水分的管理,今天紧接上期的问题,来跟大家分享关于肥水管理措施中对于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管理,好啦,不剧透了,点进来看看就知道。
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管理,通常可将这一生育阶段划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无效分蘖,促水帮发育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这一部分从时间上来说,是从有效分蘖终止期至水稻幼穗分化开始;第二部分为幼穗分化开始至剑叶抽齐期。
一、生育特点
有效分蘖终止期后,有一个由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生育转折期。其生育特点是,从营养的生长转化为升值的生长,由氮的代谢转化为碳的代谢;由以制造茎叶为主,转向制造穗粒为主;由生产生活物质为主,转向生产干物质为主。其实质是生长中心的转移,也就是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和流向的转移。这一转移是否彻底完成,将直接影响水稻中、后期生育,最终影响产量。如果生长中心转移彻底,则营养分配和流向便转向穗部,茎叶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如果生长中心转移不彻底,则营养分配和流向紊乱,茎叶和穗同时并长,造成蒸叶生长过旺,穗子变小难获高产,如果进入糖分化未期生长中心仍没有转移,营养分配和流向仍集中在茎叶,结果是茎叶徒长,受光情况变劣,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必定严重减产。所以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后,必须设法使生长中心转移到生殖中心方面来,这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
二、管理措施
这阶段田间管理目的是,通过控制稻株吸收氮素,降低植株体内氮素含量,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生长中心顺利转移。具体措施,一是控氮蹲苗;二是落干烤田。
(一)控氨蹲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控氨蹲苗是指在前期增氮促蘖确保种数的基础上,进入转折期后,要安排好植物身上含氮的量,减少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它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 能促进生长中心转移,促进生长中心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植株体内含氮率降低和碳氮比值提高。当植株体内含氮率下降到1.6%,碳氮比值上升到25.4时,便开始穗分化。生长中心便由营养生长为主的阶段,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
2、 增强水程体质。生产实践表明,实行控氮蹲苗后,根、茎、叶各部位的含氮率,均比未控氮的稻株减少,而糖、淀粉和碳氮比值都明显增加,对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防止倒伏具有显著的作用。
3、 控制无效分蘖。水稻生育转折期正是无效分蘖发生期,无效分粟消耗大量的养分,加重田间萌蔽,诱发病虫害,影响有效分蘖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多,必须加以控制,控氮蹲苗是控制无效分叶最有效的办法。因无效分粟主要受植株含氮率影响,当植株含氮率在3.5%以上时,分蘖才大量发生,当植株含氮率下降到2.5%时分蘖便停止发生,当植株舍氮率下降到1.8%时,弱小分蘖便开始死亡。所以控氨蹲苗可使植株体内含氮率下降,抑制分叶发生。
4、 改善株型。水稻生育转折期,正是倒5叶和倒4叶生长、倒3叶即将抽出、倒2叶和剑叶分化的时期,这时候进行控氮蹲苗能降低植株体内氮素的含量,使即将抽出的倒3叶、正在分化的倒2叶和剑叶(即上部三片叶)受到抑制而变短,同时与这上部三片叶有同生关系的下部三处伸长节间也变短;上三叶和下三节变短的水稻植株,全株高也变矮,形成蹲实茁壮的矮化株型,其最大优点是,秆短粗壮坚实,负重力大,抗倒伏能力强。上三叶短,直立上举不披垂,使下部叶片和茎基部都能受光良好,且每个叶片都能正背两面受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二)控氮蹲苗时期和标准。当每亩总茎数达到能够确保预计收获穗数时,即开始控氮蹲苗。控氮标准是,植株体内的含氮率由有效分蘖终止期的3.5%~4.0%下降到1.6%~1.8%,这个标准长相为苗色绿中透黄,株高日增不超过1厘米,分叶开始减少。
(三)落干烤田。生育转折期进行适当烤田有以下作用:
可改善土地环境,促进根系发育。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后,气温升高,如果田面继续长期淹水,容易造成土地强烈还原,产生硫化氢有害物质,危害水稻根系;及时进行落干烤田,向土地通气供氧,可控制土地过度还原,消除各种有害物质,使土地环境得到改良。
总之,生育转折期落干烤田,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在落干烤田期间,由于控制氮素吸收,对水稻的生长有暂时的抑制作用,但到烤田结束灌水后,直至水稻的生育中后期,由于水稻根系的扩大,活力加强,土地供肥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水稻又有长时间的促进作用,因此烤田具有控促的作用,即控生长,促发育,控地上,促地下,控当时,促以后。这种控促作用对水稻生长发育是非常有用的。
以上就是关于肥水管理措施中对于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管理啦。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啦,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给我们点个赞,您的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