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没办好称之为“砸锅”,居然源自戏曲演员们的交流合作?

2020-02-13   听戏APP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

“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因何而来?

原来,“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

经常看戏的人都知道,我想看什么剧就去买哪个剧院的票,但在上个世纪的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是不是很惊讶?你想象一下,一个剧种一起演戏还能接受,如果不同剧种呢?打个比方,马金凤和梅葆玖一起演《穆桂英挂帅》,那是一个多神奇的画面啊,到底演京剧那一套还是豫剧那一套?剧本也不一样啊?会不会引得台下戏迷打起来呢?别急,我慢慢跟你说。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下锅,不仅有“两下锅”,还有“三下锅”。

据知情人说,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如果你还不懂,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如同火锅!戏台是锅,你点的各类菜呢就是戏!

那砸锅砸锅,还都是一个词,“砸锅”的锅就是指戏曲。

在那个时候,“两下锅”、“三下锅”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剧种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的不足。因而,“两下锅”、“三下锅”被视为戏曲界技艺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我觉得,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手段,更是赚钱的好方法,群星云集,大家都乐意看啊。

除了上文提到的同台不同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同台同戏,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在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

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曲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剧名家李宏图和汉剧名家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

随着戏曲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

如果合作演好了,皆大欢喜,那万一没演好呢?那“下锅”就成了“砸锅”咯,“砸锅”——指曲艺行里的戏剧演出不成功或被喝倒彩演不下去了。

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