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也能真香,看看别人家的硬核奶奶和姥姥

2019-12-31   亦君说书

在妈妈群,一提起隔代养育,往往就能引来一片叽叽喳喳地吐槽声。

我家闺女属于体型偏壮。我妈每次但凡做点她觉得有营养的饭菜,就要求小孩儿必须吃完,不然就生气。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儿1岁样子,吃辅食的时候,吃进去小半碗,还剩一点不想吃了。我妈每次都骗她,宝宝乖,再吃最后一口。然后小孩儿嘴巴一张,一满勺饭就塞进去了。

过一会儿见小孩儿没注意,小嘴一张,我妈就又趁机塞进去一勺。

闺女:我人生遇到的第一个套路,就是外婆说:再吃最后一口。

每次喂完饭,老太太就像完成了KPI,十分得意又有成就感地说:看吧,都吃光了。

穿衣服也是,从第一缕秋风吹开始添衣服,秋衣秋裤,绒线衫,羽绒背心,羽绒服一件不落,必须都穿上。偶尔小孩儿穿少了,或者没穿袜子,她能以1分钟一次的频率,念叨到小孩乖乖穿上为止。


女儿内心OS,穿衣的麻烦跟听外婆叨叨,我选前者……穿衣不过忍一下子,不穿要被叨叨一辈子。

后来我在群里一交流,发现同款姥姥和奶奶超多。其中一个妈妈说:我们家奶奶,只要孙子不肯添衣服,就说:“你冻感冒了活该啊!”“你不感冒才怪,感冒了奶奶可不管。”“快穿衣服,不然该咳嗽了。”

然后群里妈妈纷纷附和,我们后来还给这种行为专门起了个名字——“诅咒式关爱”。出发点是关心爱护孩子,可话到嘴里就成了诅咒:“不吃,肯定长不高”;“不穿,肯定要感冒”;“再不睡觉,明天肯定起不来”;“不要再学习了,身体搞坏了有的你吃苦的”;“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要饭”……

比吃和穿分歧更大的是小孩儿生病。小孩儿只要一感冒发烧,老年人立马就不淡定了:去医院啊!咋还不去医院啊!去过了?再去一次医院呀!脑子烧坏了怎么办?咳嗽咳出肺炎怎么办?小孩有个三长两短你要后悔一辈子!

我有个朋友的老公是儿科医生,经常跟他老婆吐槽:儿科门诊永远人满为患,他连吃饭时间都没有。有的小孩普通感冒,发烧37.5就来医院了,还有的小孩连续发烧4天每天都要来医院报道,每一次来都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爸爸妈妈加老人,每次都问一样的问题:医生,怎么还不退烧啊?

药都配了,血也验了,生病么总归有个过程的呀,老是跑医院,也不怕交叉感染,排这么长的队,还不如在家睡觉休息,也不知道算带孩子精心呢,还是不负责。

吐槽归吐槽,我们还是应该对老人帮忙带孩子表示由衷的感激。(亲爱的老妈,我知道你每篇都看)

难道广场舞不好跳吗?找老姐妹唠嗑不开心吗?刷朋友圈那些“不转不是人”不需要时间吗?为啥要窝在家里跟小祖宗斗智斗勇,还不是心疼女儿/儿子要上班挣钱,想把孙辈照顾得更好一点。家里有个老人,省了多少事啊!

再糟糕的老人,也比保姆令人放心。至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的出发点总是好的。当然,别人家也有特别硬核的爷爷奶奶。


比如这个四岁能背几千首古诗的青岛萌娃王恒屹,就是奶奶教出来的。还有我一个朋友,儿子才3年级,钢琴就过了10级,全是爷爷一手教出来的,爷爷为了教孙子弹钢琴,还自己编写了教材!

爷爷奶奶要是鸡起来,就没有爹妈什么事了。人家有大把的时间,有闲有空还有心全副精力就用在教一个孩子上面。别人家的爷爷奶奶,那就是一个24小时,1V1王牌贴身私教啊。

除了鸡娃硬核的爷爷奶奶,还有育儿操作特别秀的爷爷奶奶。我在知乎上读到“你见过哪些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里,就有不少是赞扬隔代教育的。

比如某位答主的婆婆:

孙女要玩妈妈的手机,被妈妈拒绝。小姑娘哭哭唧唧去找奶奶。奶奶说:我不知道发生了啥事,但是妈妈拒绝你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要不要回去跟你妈好好聊聊?

还是这个奶奶,儿子和媳妇儿吵架,儿子气呼呼地准备睡客厅。正在洗碗的奶奶说:你媳妇儿同意你睡客厅了吗?如果没有,那你要回去跟她讲讲生气的原因,你媳妇儿同意了再回来睡。

奶奶你真硬核,这架谁能吵得起来啊?

另外一个是在火车上见到的一位带着外孙女的姥姥。老太太看起来60多样子,带着五六岁的小外孙女儿,坐软卧的上铺。下铺是一个三十多的女性和一个大学男生。但老太太并没有提出换铺。

天刚黑不久,老太太就开始哄孩子睡觉,怕孩子影响别人休息。小孩儿睡不着,老太太就轻言细语地跟孩子讲:明天要坐飞机,会很累。而且不能打扰到别人。

可能因为睡得早,第二天一大早祖孙俩就起了,但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答主大早上醒过来,人家已经收拾利索了,一点儿响动都没有。等天大亮,大家都起了以后,老太太开始跟女儿视频。

女儿在视频那头抱怨,说自己工作辛苦,老公挣得都没自己多,blabla……

老太太当时就拉下脸来,说:你咋能这么想,你想想人家本来在北京过得挺好,工作也很好。是你提出移民,人家二话没说就跟你去了。现在工作不顺心,是你对不起人家,你咋还好意思抱怨?婚姻要靠两个人经营,哪能事事都顺你的意?

女儿在视频那头讪讪:我又没给他说,这不跟你抱怨下嘛。

老太太正色:你连想都不应该这么想。生活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互相扶持,有时你走前头,有时他走前头,要学会互相包容和体谅

最后再加一个温柔奶奶的故事。

答主的婆婆在她怀孕的时候就一直跟她说,照顾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月子里婆婆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细心照顾。这个新手妈妈发现孩子每天总有那么几个小时,毫无原因的烦躁。哄都哄不好。

但奇怪的是,婆婆每次接过来很快就能哄好。她就跟婆婆请教。

婆婆说:小宝宝也是有情绪的,甚至和大人一样细腻。妈妈要非常用心地感受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情绪的小溪可以流畅起来

天啊,让情绪的小溪流畅起来,别人的奶奶语言也太艺术了吧!这话很多看过育儿书等身高的人,比如我,都讲不出来。

然后她婆婆还跟她说:孩子要父母亲自带才能长得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愿意来帮忙当然很好。但假如来不了,你们两口子也要能合作让小家运行好。

婆婆的话让这位妈妈彻底坦然了,无论老人来不来帮忙,都能过得很好。

其实每位老人多多少少都有闪光点。当做父母的辛苦加班时,常常也意味着老人需要加班照顾孩子。

在这2019最后一天里,向辛苦了一年的老人致个敬。

顺便装作不经意地转发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希望新的一年,彼此能更加和睦地相处。

隔代养育,值得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