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逊位后,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攻城,要建立西清

2020-03-21   满族文化网

多罗特·升允

升允,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黄旗人。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他拥兵十万,能征善战,打算开辟一片天地,迎请隆裕太后和溥仪,打算类似耶律大石建立西辽那样,建立西清。

升允就是电视剧《白鹿原》中提到的清军统帅方升原型。

如果对比清朝地图和现如今的地图,你会发现甘肃省的变化异常的大。在清朝的时候,整个宁夏,以及青海东边的西宁等一大片都归甘肃省。当时的青海不包括现在的省会西宁,不过统管青海这个藩属国的西宁办事大臣,却驻扎在当时属于甘肃的西宁。相比较甘肃而已,陕西的变化倒是不大。而且清朝在治理上,设陕甘总督一职,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乾隆之后陕甘总督常驻兰州;同时设有陕西巡抚,驻西安。单从行政治理上看,西北三省陕西、甘肃(含宁夏、西宁)、新疆在清朝基本是一体管理的,以陕甘总督为首。

在清朝的八大总督中,直隶总督地位最高,乃“疆臣之首”,其余则为两江总督、两湖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总督实际上是地方的封疆大使,属正二品官员,级别较高,陕甘总督便是其中之一。陕甘总督同时也位列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使之中,因其与一般的总督权力不同,陕甘总督除掌管政务军务之外,还兼任巡抚职位,其权力之大可以想见。陕甘总督所掌控的疆域极为重要,地处西北,连接新疆和蜀地,乃战略要地、边塞防御的最佳屏障,可见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实为朝中重臣。

在辛亥革命之前,西北另外特殊的一点在于当时的甘肃,是一个穆斯林聚居区。而这片穆斯林区域从元朝时,就开始了。清末的同治回乱一直到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到1873年的时候才算基本平定。我们之前介绍董福祥甘军时,就介绍过之后活跃的甘马、宁马、青马都与董福祥的甘军有着很深的渊源,而董福祥甘军又是在左宗棠时期建立的。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确实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是西北复杂的局势绝非左宗棠能够轻易扭转的。西北地区长期的民族、宗教问题,等到遇上了辛亥革命以及之后的军阀割据,就显得更是复杂。甘马、宁马、青马的崛起,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甘肃等西北穆斯林势力比较大,汉族人口还不很多,所以升允设计的西清,完全可以建立,但未来发展,穆斯林文化会占据主导。并可以把新疆等纳入一体。也许发展好的会,向西亚发展,类似西辽的发展脉络。

前排左一为多罗特·升允

多罗特·升允一生传奇,不仅战功赫赫,在大清西部,还开始近代化建设,升允主政西北期间,建立了著名的陕西大学堂,陕西大学堂就是西北大学的前身。此外,升允积极鼓励建设了玻璃厂、织布厂、制革厂等一系列近现代工业,奠定了西北工业体系的部分基础。他此生的志向就是为大清皇朝尽忠打天下。

在清帝逊位后,多罗特·升允隐瞒了这消息,此时的他仍带领着4000名八旗军以勤王之名,在西安为大清皇帝攻城夺寨。多罗特·升允在西北主政四十余年,对当地的地形极为熟悉,排兵布阵的能力更不在话下。加之当时革命军内部出现矛盾,战争准备不足,在面对势如破竹的清军时节节败退。


就在多罗特·升允以为能够就此平定陕西之时,部队突然得知清朝灭亡的消息,军心不稳,无法再打仗。而此时的革命军得到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支援,猛烈反攻八旗军,陕西再次被革命军所占领。

升允是准备一路北上,愈战愈勇,打算打到北京,迎来隆裕太后和溥仪,建立西清。得知此消息的多罗特升允痛心疾首,大骂袁世凯欺君犯上,陕西勤王之战宣告失败。


清帝退位诏书


一生立志为国而战的多罗特·升允在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后,仍四处奔走,力图复辟清朝。曾孤身一人在寒冬之际前往库伦意图策动蒙古勤王,匡扶大清,在长达半年的路途中险些迷失在大漠之中,最后途遇商人才得以获救。后来年近70岁的他也曾求助张勋,甚至到日本求助川岛芳子的养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一生都在为大清王朝奔波劳碌的升允晚景凄凉,疾病缠身,无人照拂。最后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数日后,在天津日本租界里病故,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