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美!这里是锦江双流段!

2019-11-30     天府双流

近日,成都市正式启动“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评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水”热潮,得到社会广泛参与。媒体成都河湖行第一站走进锦江双流段,共同感受锦江双流之美。

锦江从永安镇毛家湾进入双流区境内,全长20.9公里,平均河宽150米。双流区汇入锦江的河流有江安河、鹿溪河、老南干等河渠17条。

2017年初,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河长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了《锦江(双流段)水生态治理工作方案》,并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有序推进锦江治理工作。解决了锦江及其支流共有排口620个(其中锦江主河道排口34个,汇入支流排口586个)全部收集处理;更使锦江(府河、南河)出水段面(黄龙溪镇夏家坨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好转,人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让我们一起看看

河长们的行动吧

水清岸绿,尽现生态美景的锦江双流段

(袁浩 摄)

临河而居,迎着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美丽的锦江从画中醒来。双流以“绿色发展”为指引,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保护水环境,以青山绿水为底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无论是春夏秋冬,抑或是白昼黑夜,锦江两岸的美丽风光永远不会“打烊”。

城区和城镇段重点打造节点和公园,郊野段建设大地景观和林盘,串点成片,连片成景,营造“望山、亲水、观田、游林、赏花、渡湿、访古、拾趣、读城”的特色景观,实现“四季有景”,配套打造“夜跑锦江”“夜游锦江”“夜市锦江”“夜宿锦江”四大夜间娱乐产品,联动夜间经济发展,实现“全时可游”。

青山如屏,碧水如带,如今的锦江双流段尽现一幅青山绿水、生态宜居的秀美画卷。

生态健康,扎实践行治理锦江的双流做法

锦江的“美容师” (袁浩 摄)

双流区全力抓好中央、省、市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重大部署,按照市上“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时序要求,大力实施“一核三治四改”的“134”工作举措,全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努力实现锦江(双流段)“安全流畅、水清岸绿、生态健康、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群众满意”。

2019年1—10月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环境持续改善。制定了《锦江(双流段)水生态治理工作方案》,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有序推进治理工作,在完成一阶段排口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二阶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

锦江双流段汇入支流条条河(永安镇段5.7公里),在2016年以前,共有46家养殖场通过16个排口排污到条条河,造成水体污染,发黑发臭,农业用水无法使用,于2017年4月被判定为双流区黑臭水体之一。通过关闭条条河沿线养殖户,整治排口,目前条条河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同时对条条河进行景观工程打造,将河岸周边打造成生态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4.64万平方米、停车位118个,绿地率高达86.5%。目前,条条河湿地公园A区已建成开放,B区、C区正在打造中,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双流核心区绿道与锦江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人水和谐,生态之河的双流梦想

自2017年以来,双流区全面完成了28个农村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覆盖9个镇(街道)及23个行政村,同时对条条河进行景观工程打造,将河岸周边打造成生态湿地公园,建成河道绿化景观走廊10余公里,新增绿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新建凤舞湖、芙蓉海6处人工湖泊。

双流还通过三艘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每天两次对白河河段内的凤舞湖、芙蓉海等湖泊进行水体曝气复氧,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提升水体质量,多管齐下,打造水美岸绿的优质水生态环境。

为打造全民治水护河新局面,双流区积极开展聘请民间河长和“小小河长”参加河长制管理工作,打开了全民治水新格局。

2019年,新增5名民间河长,补充“官方”河长巡河力量,促进河长制工作良性发展。

此外,双流区正加快智慧水务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加强与市级信息平台数据对接,探索河长制工作在线考核,建立河长制专栏,定期推送河长制工作动态、政策文件等信息,畅通群众参与途径,实现人水和谐、生态之河的双流梦想。

美丽锦江、美丽双流

人水和谐

智慧河长

锲而不舍

才造就了这段美丽

给锦江双流段点个赞!

给默默付出的河长们点个赞!

你们辛苦了!

关于我们

主 编:鹏 哥

编 辑:佳 佳

新闻来源:成都河湖

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双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yB9uW4BMH2_cNUg3O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