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

2019-08-03     泰州小叟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建于明朝正德四年,位于苏州古城东北,名于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它布局精巧,风格疏朗,是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它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正因为这样,它名列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园有宅。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互相映衬。

从园门进入就是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主厅“兰雪堂”。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分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处的假山,同这座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是临水而筑的“芙蓉榭”。芙蓉榭以北则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是一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

东园、中园以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叫做“待霜亭”。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

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最后我们来到西园,它的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以上,就是我们游玩拙政园的大致行踪。

回转身子,由西向东,原路返回。回观园景,琢磨讲解,体味感受:拙政园,明代园林的标本,私家园林的范本,造园艺术的活本;拙政园,文人生活的桃花源,闻名中外的水天堂,天下园林的大观园。

小叟申明:内容和配图源自网络,经编排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vLp32wBJleJMoPM3t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