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

2020-01-02     泰州小叟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政区划,“扬泰分设”: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海陵区为泰州主城区。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

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

2012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


至此泰州市下辖三区三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

姜堰区是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姜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区内溱潼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5A级旅游景区、世界闻名的麋鹿之乡,河横村是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更有"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姜堰是全国百强县,2012年12月正式发文公布成为泰州市辖区之一。

历史沿革

姜堰由水而生,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近代考古证实,6800年前姜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了。

春秋战国时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秦代属东海郡(一说九江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武德七年复称海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年升为泰州。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

旅游

溱湖风景区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泰州地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有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风景区地处中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而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溱湖风景区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风景区湖泊、河流等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37%左右,其中溱湖规模较大,溱湖又名喜鹊湖,因"昔多喜鹊飞集"而得名。溱湖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1.5公里,形似玉佩,面积约3500亩左右。

溱潼古镇



溱潼古称秦泓。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风景区。为里下河四面环水的小岛,溱潼古镇风光秀丽;麻石当街,蜿蜒曲折。

溱潼古镇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桥巷等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古山茶院里的"中国茶花王",树高11米,树龄数百年,每年清明节前后,万朵茶花竞放。民俗风情馆,展示了秦砖汉瓦、耕织器具,彰显了溱潼人民的聪明才智。中国茶花王、民俗风情馆和院士旧居、禅院古槐等重要景点,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传统工艺、溱湖八鲜美食等。

泰州华侨城







泰州华侨城坐落于国家5A级风景区--江苏省泰州市姜泰州华侨城堰区溱湖湿地公园西侧。泰州华侨城着力打造"中国湿地生态温泉第一城。 形成了"蓝脉绿网、水城小镇"的特色风景,规划内容包括温泉度假区、古寿圣寺区、低密度住宅区、湿地体育公园、水上乐园和水上观光线,其中云海温泉、温泉奥思廷酒店、水岸商业街、湿地体育公园和纯水岸一期已在2010年对外开放。

河横生态科技园

1990年河横村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环境"全球5河横村00佳"殊荣。1996年,河横生态科技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旅游示范点、中国绿色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江苏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农业园区,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部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曲江楼

曲江楼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南大街219号,以其位于古运盐河拐弯处,故名曲江楼。1940年夏秋,新四军抗日东进。9月,新四军苏中指挥部驻曲江楼,运筹帷幄,在此召开苏中八县军民会议,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商谈团结抗日大计。为我军决战黄桥前打赢了政治仗,进而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姜堰,历史上号称是是海水、江水、淮水的交汇处,古有"三水"之称;而曲江楼之来意是因为白求恩桥这条河是古代运盐的交通要道,因为曲江楼处在水流拐弯的地方,所以叫做曲江楼

曲江楼原来是做酒楼旅馆之用,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内部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歇山顶、硬山顶等中国古建筑传统风格都在这里得到了应用

曲江楼左侧次间为卧室,有床、桌、椅、几、案、台等32件(套)文物。楼上后楼后廊檐中辟有五间通连曲折式的陈列室,97幅革命历史图片,再现了当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历史背景和丰功伟绩,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


天目山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3000多年前,姜堰先民的勤劳智慧和喜怒哀乐全在这里定格。

天目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姜堰市城区北郊,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 占地总面积3.4万平方米。

天目山遗址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形成期距今约3100年, 城址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遗址发掘有台基、房址、墓葬、灰坑、排水沟等遗迹,出土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地的器物,以及鹿、獐、犬、鱼、鳖、蚌等遗骨。

天目山遗址,是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发掘的商周城址,也是江淮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址遗迹。 它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历史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5月25日,天目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艺术

会船风俗


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会船是姜堰里下河特有的民间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泰县风俗谈》及民间流传的《港口竹枝词》均有记载,有"溱潼会船甲天下"之称,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溱潼会船",由南宋相沿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海内外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并被列入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荣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溱潼会船"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溱潼会船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在姜堰溱湖举行。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五种类型,千舟竞发,百舸争流,溱湖闹春。赛船结束,会船节活动临近尾场时,欢闹的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又凸现高潮。会船节规模一年胜似一年,已蜚声海内外。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0CrZm8BMH2_cNUgZd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