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 里弄里走来一群老妈妈,她们个个有故事,不简单

2020-08-01   景德镇消防

原标题:景德镇 | 里弄里走来一群老妈妈,她们个个有故事,不简单

“千年窑火承天锦,十里陶歌动地诗。”景德镇市,一座诞生于泥与火之中的“千年瓷都”。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在烧瓷过程中,“火”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与之相关的,如何防火、灭火就成了瓷都人民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一场大火 妈妈集结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景德镇,上千座柴窑遍布在居民住宅区,板房连板房,竹片连竹片,再加上夜夜点燃的煤油灯和蜡烛,极易发生火灾。

1952年,五间头沿河里弄,一把突如其来的大火致使 105户人家339人受灾,42人被烧伤,许多家庭损失惨重。

大火之后,珠山区石狮埠街道居委会的李莲兰、毛金月、周小燕等6位三四十岁的“妈妈”在一次闲聊中一拍即合,自发组成了“义务防火小组”,这就是“妈妈防火团”的雏形。

每天晚饭后,她们走出家门,成为防火安全的“守夜人”,那一套 “小心火烛,水要满缸,沙要满箱,人走火灭,炉灶清洁!”的口号,在瓷都的夜晚,自此喊了68年。

防范火情 卓有成效

2002年的一天傍晚,孙大爷看领居们下象棋正入迷的时候,“妈妈防火团”喊着防火号子正好从他身边经过,他猛然惊醒:“不得了!不得了!我家的红烧肉还在厨房的灶上烧着……”他立刻奔回家,发现锅里的水快烧干了,锅底就要被烧穿了,还好回来得及时...

发展至今,“妈妈防火团”已经从一支6人队伍,发展成遍布珠山区每条街道,拥有10752名成员的群众性组织。

据数据统计,“妈妈防火团”共 消除了火灾隐患40多万处,扑灭了居民初起火情1000多起。

1994年加入“妈妈防火团”的万双娥由衷感叹: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次我们的敲锣声在巷子里响起来的时候,他们都会立刻起身检查家里的电线情况、煤气灶是否关紧,防火意识一瞬间警觉起来。”

薪火相传 绵延不息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妈妈防火团现在已经有“第四代”成员了。而上个月,“第一代”里的最后一位成员毛金月也已离世。

团长程赣生讲述了“毛奶奶”身上发生的一件小事:

她七十多岁时,有一天晚上轮到她鸣锣巡查,然而那天她发着高烧,屋外又在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家人都劝她留在家中,但她执拗地说:“妈妈防火团成立以来,没有一天中断过巡查,今天轮到我,我也不能断!”语罢,小孙女搀扶着她走向了雨幕中。

如今,毛金月的弟媳汪小兰也是“妈妈防火团”的一员,谈及这种传承,程赣生说

硕果之后 新的起航

1997年,公安部消防局、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下发通知,号召全国各地推广景德镇“妈妈防火团”长期做好消防工作的经验。

公安部称赞: “‘妈妈防火团’是中国第一支消防娘子军。不图名不图利,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诗篇。”

2000年

“妈妈防火团”的事迹飘洋过海,几位老妈妈还远赴日本交流经验。

2005年

“妈妈防火团”走进中央电视台,参与了《中国骄傲》的角逐。

2008年

“妈妈防火团”喜获“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011年

“妈妈防火团”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集体”。

2012年

“妈妈防火团”被公安部授予“全国首届119消防奖先进集体”。

珠山区消防救援大队的陈坚大队长向我们介绍道:“妈妈防火团”已经成为全国志愿消防组织的一块金字招牌,得到珠山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目前,政府已经将“妈妈防火团”的 陈列馆建设纳入社区改造之中,真正将“妈妈防火团”融入到社区工作的一个版块,在政府层面推进志愿组织纳入社区行政体系,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妈妈防火团”消防宣传的作用。

同时, 珠山区消防救援大队结合畅通生命通道行动工作,组织“妈妈防火团”创作《生命通道整治“三句半”》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防宣传。

弦歌未止 薪火相传

“妈妈防火团”的故事

从68年前的瓷都说起

也将一直流传并坚守下去

END

▐内容来源:妈妈防火团、珠山区消防救援大队

▐制作: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

▐编辑:肖芬

▐文字:胡榕

▐审核: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