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钨资源没有被禁运的情况下,为何要大力研制贫铀弹?

2019-08-15   皇家橡树1972

所谓“贫铀”就是U238金属,那么U238是怎么来的?咋会有这么多来制造“贫铀弹?简单的说:U238是核材料工厂提纯U235之后剩下的副产品,我们都知道反应堆和原子弹都需要用U235作为核燃料、核装药,目前最先进的提炼U235就是采用气体离心法,混有U235和U238的气体通过多台为一组的高速离心机时,由于U235的原子比U238小就通过了金属合金薄膜的微小孔洞,而U238就沉淀在离心机的底部…这样通过“离心法”得到了U235,再经过长时间的积攒就能得到需要制造核燃料棒或者核装药的U235数量。但是,副产品U238不能当成核材料使用,而且还有放射性只能是装进多层密封筒内放在核材料库里面。

在“贫铀弹”为出现之前,次口径穿甲弹都是由钨合金制造的,但是钨矿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东亚大陆,北美和南美、欧洲却非常的稀少,这对于美国来说成了一个非常不好解决的难题!一方面军方大量需要,一方面资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若是在战时会受到禁运…如果是这样,战时美国很可能因为没有钨制造不了反装甲武器而打败仗 。基于自己被“卡脖子”,急需找到一种替代钨的金属材料,后来发现了自己和盟国的核材料库里存放着几万吨的U238材料,而U238的金属密度和钨相比基本一致(U18.95、W19.35)!有了大量的库存并且每年还会略微增加、密度与钨一致、自己的核处理技术有处在领先地位……研制出来“贫铀弹”也就是比较轻松的事情!

“海湾战争”期间被美军“贫铀弹”击毁的伊拉克军队坦克。

“贫铀弹”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性使它成了一种“毒辣”的弹药,“贫铀弹”在发射药的高温、空气摩擦形成的高温影响下,自身的温度会达到6000度!撞击到装甲后会使钢板局部产生高温破坏了防护性能,并且“贫铀弹”本身在高温状态下变得很脆,撞击进入到坦克装甲车辆的内部后会形成大量的碎片杀伤敌人!这种现象叫做“自锐效应”。

正是“贫铀弹”有这些好处,美国才不遗余力的发展它,反正这些弹药大部分都用在外国的国土上,有啥放射性也不危害美国人的健康,也不涉及环境问题……但是,弄巧成拙的是美国在伊拉克使用“贫铀弹”造成了十多万美军士兵患上了“海湾战争综合征”,大部分医学专家都认为,是由于美军的贫铀弹所产生的细微尘埃被吸入,形成了“内辐射”引起!

“贫铀弹”这个弹种对于有核工业基础的军事大国来说,从工艺制造上没有技术门槛,但是使用它在道义上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采用钨合金穿甲弹,不过其他有能力的国家也确实制造并且存储了“ 贫铀弹”就是防备万一,兵可以百年不战,器不可一日不备!当今世界远没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敌人装备的东西我们也要有,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