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光鲜亮丽的城市人,居然在这方面输给了老家的亲戚...

2019-12-17   成都生活记


你见过这样的乡间场景么?



在宽敞的坝子或是宽阔的街边搭上一个简易的灶台,小圆桌那么大的蒸笼满满当当的装上各种家常硬菜,蒸菜的白雾随着人声喧哗、随着偶起的微风在空中飞腾。



旁边一张几米长的大桌上层层堆叠着分量扎实的凉拌菜。开始走菜后,每一张桌子四面都坐满了人,筷子此起彼伏。围坐在一起的乡里乡亲,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聊得热火朝天,但再吸引人的话题都不能打断他们夹菜的节奏。



这就是四川地区一次寻常却又不简单的

“九大碗”宴席

这是不管何时提起,大家都会为之兴奋的话题。



四川特色九大碗


在成都市区生活的朋友,家中婚庆嫁娶都是在酒店里举行仪式、吃婚宴,而丧礼是就近搭棚大都以吃盒饭、套餐为主。喜是喜,丧是丧,在城市中一切都分得很清楚。



但在周边的乡下,及更远一点的其他的市,不管是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还是祝寿满月类值得庆祝的事,都可以用九大碗来庆祝。



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酒席,四川地区的乡村酒席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为老时候的九大碗必须得有九道大的蒸菜——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酒席菜肴之丰盛,单菜分量之大,足以让用餐的宾客吃到挺着肚子出门。



而之所以叫做九大碗,而不是八大碗、十大碗,是因为老些时候在咱们川西坝子上,喂猪的食槽都是用石头堆砌成的,“吃十碗”与“吃石碗”谐音,听着像是把请客人吃饭比做喂猪,非常不敬,所以不能叫做十大碗。


老式猪圈

不能叫做八大碗则是因为,开席后会有叫花子前来贺喜或是哭丧,那时候主人家都信奉“客走旺家门”的道理,所以即便是来捧场的叫花子也要热情款待,给叫花们一人一碗盖浇饭。


那时候吃饭都用方方正正的八仙桌,一面坐两人,如果正好是八道菜,就会被称作“叫花子席”。所以“八大碗”是万万不行的。



九大碗中的九字,意在“多”,指席上菜品丰盛,种类繁多。而“九”又与“酒”谐音,常常听到人说“走!吃酒!”其实就是指“吃九”,即“吃席”的意思。



现在的九大碗早就脱离了传统九道菜的规格,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烧拌蒸炒... 种类繁多,菜品数量垒起一座座小山!所有人都吃到扶墙走!现代九大碗的阵仗,可是比自助餐还要让人满足。


九大碗的回忆百般味道


几年前,小气饼住在郫县的朋友家中长辈去世,在参加丧礼时,小气饼第一次见识在街边开火、热火朝天的九大碗。



到了饭点,朋友的母亲吆喝着给我们一行人安排了座位,我们在拥挤中坐下,席间热火朝天——


互相不认识的大叔大哥推杯换盏,陌生的年轻人们也快速找到聊天的状态热络起来。小孩子在妈妈的催促声中,一边偷看着桌上喧闹的大人,一边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进咸烧白。完全感受不到城市丧礼常见的哀伤。



脸上还挂着泪痕的朋友,开席后开始挨桌打招呼,走到隔壁桌时,一位大叔大声说了几句玩笑话,让朋友还有白色泪渍的脸又苦又乐,扭曲之极。

有人关心她,让她休息下,吃点儿东西。有人端着豆奶走过来安慰她,让她不要太劳累,节哀顺变。也有人用最大音量问她,还有没有酒,还有多久能上完菜。


“九大碗是这样的啊...”


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尽在这桌间,那时候的小气饼不禁这样想。



有朋友告诉小气饼,在他小时候,九大碗是他最期待的事。吃九这一天,到处都是人,从做饭开始就热闹非凡。他们小孩子可以周旋在桌与桌之间,吃一会儿玩一会儿。



不用像平时在酒店、餐厅里吃饭那样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被父母死死看住,也不用担心席完了,不好好吃饭就会饿肚子,反正菜都是流水的上,总有各式各样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等着他。



家里所有小孩集结成一队童子军,这桌吃一口,那桌吃一口。在这桌听听大人们之间的八卦龙门阵,那桌撒个娇骗一把大人下酒的炒花生揣在衣服兜里,边玩儿边吃。



朋友说起小时候吃九的回忆时,手舞足蹈,言语中透露着几分幸福的骄傲。让从小只在酒店里吃过席的小气饼,感觉错愕不已,冰冷的酒店大堂与流程化的走菜比起朋友描述中的九大碗,是如此的苍白。


九大碗间是暖暖情意


现今社会,物资如此之发达,物流速度如此之迅速,任何山珍海味只要我们想吃,都可以马上吃到。但即便如此,我们却依然对九大碗这样的乡间宴席充满期待和好感,因为九大碗在我们心中远不止吃吃喝喝那么简单。



我们生活在钢筋丛林中,忙碌于家与公司之间,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甚至没有心思关心邻居姓甚名谁,更难有机会感受到来自陌生人亲切的关心。曾经熟人社会的温暖让人怀念。



在“九大碗”席间,哪怕是不认识人坐一桌,互相之间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不认识的老婆婆看你吃得少,苦口婆心的劝你多吃点儿,给你夹菜。小孩子突然在你手边钻出小脑袋,要你给他拿颗糖。



乡间专业的九大碗班子,记得每家人的大事,忙完坐在边上休息时,还能和主人家聊上几句,问问对方的近况。


虽然对做饭的师傅与订餐的主人家来说,九大碗的本质是生意,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有着超越生意、更像老朋友的感情。



浓浓的人情味在九大碗席间来回涌动,哪怕你惯于独来独往,也会被这样的场景打动。最近听说,很多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回乡下走动,去吃朋友或是远房亲戚家里的九大碗。


可能是这样的热闹与喜气,是这种质朴的亲切感,慰藉了他们都市人的心灵吧。



早些时候,长辈们喜欢逢年过节带年幼的我们回乡下,幼时的我们只觉好玩,并不了解其中原因。年龄大些再来看,乡间不止小桥流水和麦田鸟语令人留恋,乡间的人情味也会为我们留下温情的回忆。



当我们长大受挫后,这些温情化作深夜时分的慰藉抚慰我们的心灵。而小气饼朋友说起“九大碗”时的骄傲,可能就是他回忆中乡里乡亲的爱,在他心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