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大鹏、柳岩、张子贤主演的电影《受益人》之前,因为之前网上的各种报道很多,基本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和结局。因此,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作为一名创作者,在明明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走进了电影院,试图寻找到里面的奥秘和答案。
大鹏
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主题先行的情况下,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搭建框架,如何设置悬念,安排反转,如何充实血肉,加入幽默桥段等,一边看着影片,一边大脑飞速地运转,思考不停。
看完电影后,对于这个问题基本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下面,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下:
电影《受益人》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在故事之中,巧妙设置了一个外部推动力,那就是在主人公吴海和岳淼淼之外,又另外安排了一个钟振江,让他作为推动故事的关键线索,始终给予吴海一个外部推动的力量。
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个角色呢?它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让主人公吴海始终处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之中,为影片提供张力,一个自己心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之间的此起彼伏,一方面可以让主人公的行动动机,始终处于被动的一个状态,为后面的反转提供了铺垫,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试想一下,如何不安排这个外部推动力,那么,主人公的推动力会来自哪里?该来自哪里?如果是来自他的内心的话,这个故事就会少了很多张力,也少了很多回旋的余地,容易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陷入一种自我矛盾的境地,容易进去,却不容易出来。
而如果加入钟振江这个角色,那么主人公吴海在电影中的角色,就会显得从容的多,能够进入这个故事,也能从这个故事中出来,解放了主角,给了他足够的空间。
大鹏,柳岩
此外,影片为了让这个外部推动力显得更加有力,又安排了吴海的儿子这个角色。如果说钟振江的作用相等于一个“强”的外部推动力的话,那么,吴海儿子这个角色,又是一个“弱”的外部推动力。强与弱的组合,让这个推动力更加真实可信,富有张力,时刻扎在主人公吴海的心上,观众也能够感同身受。
孩子瘦弱的身体,发病时急促的呼吸,糟糕的学习成绩,都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予吴海打击和刺激,一方面他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一方面他也渴望有个全新的家庭,无论是对于孩子的身体,精神,全面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也给后面的剧情发展做了足够的铺垫。
第三方的强,加上孩子的弱,共同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外部推动力,一起来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推动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在电影《受益人》中,导演还安排了一个非常巧妙,无影无形,却又无时不在的元素,那就是通过这个故事,吴海和岳淼淼的内心深处发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变化,来揭示电影的深刻主题。
为什么在他们身上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从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都是大世界中的小人物,每天为了自己的生存,历尽艰辛,吴海为了给孩子买药,做网吧管理员,干兼职代驾,甚至从火锅店偷菜回家,而岳淼淼同样生活艰辛,为了房租与房东斗智斗勇,为了一辆电动车去拼命练习吃辣椒等。
柳岩
可以说,在发生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吴海是为了给孩子换个好的环境,买个空气清新的大房子,在这里他把幸福等同于金钱,而岳淼淼希望有一个可以疼爱她的男人,有100元可以给她花99元,在这里她把幸福等同于嫁个好男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认知,才让他们在相遇中,发生了这么一个离奇的故事。而这个线索的巧妙安排,也为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逻辑支撑,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个故事可以讲得通,站得住,能够让人信服。
那么,在他们相遇,发生这个故事后,两个人的心理认知又得到怎么样的提升呢?在吴海那里,幸福是自由,是平安,是一家人的团聚,开开心心,是对自己心爱的人敞开心扉,是真正做自己,等他站在海边沙滩,吹着海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自由的无价,一种清凉透彻的幸福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电影海报
在岳淼淼那里,幸福是付出,是平等,是等待,是坚守,不是一味地希望男人对自己付出,而是自己学会了承担,付出,两个人是平等的,共同努力的,一起打拼幸福,一起经历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尽管这种幸福可能很简单,很平凡,却很温暖,很贴心。
可以说,这个故事带给他们思想认知上的改变,相等于是他们自身心态与内心坚守的一种升级换代,是他们内心与精神层面的一种深刻蜕变,这也是电影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人文关怀与生动关照。
故事有了,外部推动力有了,内在提升力也有了,那么,如何让它有效传播呢?
这需要一个好的载体,于是,这个故事穿上了喜剧的外套,在这个伤心的故事外面,裹上了一层幽默的壳。
无论是电影里使用的方言,场景布置,直播服装,还是人间之间对话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以及吃辣椒比赛,幽默的获奖感言等,都是为了达到喜剧的效果,让人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正因为有笑,所以泪显得更加真实,印象深刻。
另外,在笑声中,我们还读到了一种无奈,一种豁达,一种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幸福哲学,润物细无声,巧妙地植入故事情节之中。
就像电影海报里面写的一样,“真的骗你,也真的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