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元旦晚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围。孩子们一起在舞台上表演,有的孩子非常活跃,他们非常乐意彰显自己舞蹈水平,而他们的父母同样在舞台下方,手舞足蹈的积极配合。
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现在旁边十分害羞,并且脸上带有焦虑,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大一部分都在玩手机或者忙于聊天。对于他们来说,孩子的表演和自己没有关系,只是配合走个过场罢了,而对于台上的孩子来说又未尝不是呢?
所以说,父母的行为其实是会传染孩子的,至于是"福"还是"祸",这完全取决于父母本身。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上文这两种类型的父母,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其实从幼儿园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差距。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就说过,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且合格的父母,看到也要为此不断学习。
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教育,那样才能把优秀的品质和方法传递给孩子,孩子才能同样出色。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下这4中错误的教育方式时常发生。
1.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
相信这一点时常发生在全职宝妈身上,妈妈们不仅要承担照顾孩子、料理家庭的责任,同时内心也饱受与社会脱节的压力。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孩子出现调皮不听话的时候,爸妈们会经常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殊不知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让孩子立马安静,但是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伤害时极大的。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暴躁的情绪,这和以前的抚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时常对孩子言而无信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内心有需求的想法,都会及时的对父母表达出来,希望得到父母的允许。比如想吃好吃的,想买玩具等等需求。但是有的父母为了不过分溺爱孩子,或者暂时的安慰孩子,都会对孩子说:"好,我们下次再买,好不好。"
对于父母来说,说过这句话可能抛之脑后,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父母对自己承诺,如果不能够加以实现,那么无疑就是教会孩子言而无信。
3.在孩子面前情绪低落
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都会比较孩子,有些父母就会说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闷闷不乐的,情绪低落啊?其实这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十分辛苦,晚上回到家之后很劳累。
所以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情绪很低落,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能够明白父母的的处境,久而久之也会学着父母表现出低落的情绪。
4.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
想让孩子学会节俭没有错,但是节俭≠哭穷。那些长大以后把金钱看得很重甚至为了钱犯罪的人,在他们小的时候都会听到父母各种各样的哭穷。比如:"咱家哪有钱","家里没钱了"等这样的话。
也许他们的父母只想告诉孩子要节俭不要浪费,但是在孩子心里却从小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他会认为只有钱能带来快乐,有钱才有安全感。
我们往往都不能意识到以上4种行为的严重后果,都是发现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时,才会后悔莫及,其实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想让孩子的人生画卷精彩,我们父母要学会传染给孩子"快乐"。
一、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积极情绪
想让孩子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快乐,那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尤为重要。除了时常给孩子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之外,也可以听孩子讲述一下,在学校里发生过哪些事情。
这个时候除了主动倾听之外,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耐心也要十分重要,毕竟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些平常的小事对于他们来说也意义重大。
这这样的方式既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还能在分享经济的同时感受快乐。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最幸福的事情。
二、对孩子说话温和坚定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父母的语言以及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哪怕是孩子犯错了之后,父母也不要着急大吼大叫。
尤其是孩子在一些公共场所,父母为了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难免会对孩子情绪比较暴躁。这样可能会加重孩子不安的现象。
首先稳定住孩子的情绪是基础,其次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指正孩子的错误。只有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能够愉快的改正,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在生活中教会孩子道理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但是如果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唠唠叨叨,孩子迟早有一天会感受到厌烦。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教会孩子道理。
比如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在公交车上可以让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教会孩子要乐于助人。
在过斑马线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让孩子主动向老师问好,教会孩子要文明懂礼貌。
所以想让孩子变得优秀,那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点点滴滴。只有抓住孩子成长的瞬间,家长的付出才不会觉得辛苦。
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父母在生活中注意一言一行,才能够传递给孩子无限的正能量。要知道我们做父母的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在这短暂的陪伴当中,教会孩子勇敢、自信、笑容就是给孩子独自面对世界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