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杂志 作者: 裴晓静
“冠状病毒,在蔓延;欲毁我中华,好河山。万众一心,防突变;取消聚会,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脸,蜗居家中不去把门串,试看那冠状病毒咋感染......”近日,河南一村头播豫剧版硬核防疫宣传的视频引发网友点赞,纷纷称防疫工作充分体现了各基层干部“深厚的语言功底”。
2020年伊始,全国人民就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疫情大考,难在基层,尤其难在农村。为了号召大家不走亲访友、聚餐,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智慧举措防控新冠肺炎,一时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守护防疫“最后一公里”成效颇佳。
过年我就不登门了
在某些素有串门拜年传统的地方,若是放在往常,大年初一谢绝亲友上门拜年,恐怕会在一些人的心中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得罪你了?但是疫情面前,这种拒绝却给人爱的温暖。
“不好意思各位亲戚朋友,家有未满一岁小儿以及3岁小女,抵抗力差。疫情突发,明天就不去各位家里拜年了,来我家拜年的亲戚朋友也免了,在这里我携全家祝各位亲戚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大吉。”这是河南省信阳市某一位父亲大年三十夜里在村微信群里发出的一条消息。
随后,群内村民纷纷响应,“各位亲戚朋友,我家中有2位湖北归来正在进行居家隔离的人员,为了安全起见,明天不登门恭贺各位新春了,大家也免来我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各位亲戚朋友新年好,明天的拜年我就不登门了,微信里祝大家万事如意!”
就这样,一户接一户,大家自发在群里形成一封“不串门拜年”倡议书。大年初一,大家各自在家贺着新年、在群里道着平安。隔疫不隔爱,关起的是一扇扇铁门,守护的却是一方村民的生命之窗。
喂,那个丫头,就说你呐
“喂,那个丫头,那个丫头,就说你呐,赶快回家把口罩戴上,不然病毒会笑话我们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路口的大爷,请您把口罩戴好,卖萌是没有用的。”
“各位灌篮高手们大家好,疫情时期请大家不要在外聚集。对,收拾一下就可以回去啦,不要再投篮啦,你们现在不需要实际操作,相信你们的技术,回去可以看一看《灌篮高手》补充一下理论知识。这边的帅哥们大家挥手see you lala就可以啦。这个时候詹姆斯都不出来打球啦,赶紧回去休息吧。”
当人们被“关禁闭”,无人机成了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战争中的“宣传员”。你以为你溜出去的神不知鬼不觉?可不要小看我们的工作人员,他们“盯着”你呢。
在此次防控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科技的影子,疫情追溯、线上问诊等都为相关人员的工作贡献了不可低估的力量。无人机配合人工作业,不仅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规避了与人接触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标语好不好,关键看“疗效”
除了自发“闭关修炼”的父老乡亲以及“四处游荡”的无人机,各个街口张贴的标语也是格外引人注目。
“戴口罩福星高照 不串门福星临门”、“今天串门聚餐 明天病房相会”、“宁可家里关 不往医院搬”、“口罩还是呼吸机 您老看着二选一”、“你把门串 疫情扩散 逮捕法办”、“预防千万条 口罩第一条”......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标语将戴口罩、不串门的重要性深深地植入人们的脑海,体现了基层管理部门的智慧。
评价标语好不好,关键看“疗效”,当出门遛弯的人数日渐减少,显然,我们的标语虽然很土,但是不失为“一剂良药”。
但是,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甚文明的标语,有的甚至涉及地域歧视、危害人生安全。我们不要求所有人都熟悉音律、精通平仄,但是至少不能违背公序良俗、突破文明底线。
当前,抗击疫情的形式依然严峻,无论宣传多么硬核、到位,至关重要的还是大家的配合。“不要以为你去别人家,别人就很欢迎你,不要太自信了。”面对疫情,我们要对必胜保持信心,但是检验自己有多受欢迎,暂且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