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试水本科生“导师制”,抢占研究生导师资源?

2020-01-10     学术资源大全


来源 | 考博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青塔

编辑 | 学术君


在学业发展上,

导师是我这个“小白”在科研路上的引路人


秦梓杰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自去年踏入大学校门起,他就有了自己的“全程导师”——同一学院的讲师冯凯。过去一年,他和导师交流频繁,不仅收获了学业和生涯规划方面的建议,还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了科创项目。



说起导师对自己的帮助,秦梓杰表示:“在导师的带领下,我逐渐走进了科研的世界。导师还以亲身经历告诉我,在大学里要端正学习态度,并对我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按时上课,二是独立完成作业,三是要保证一定的自习时间,四是适当参加课外活动,注重提升综合素质。


前不久,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一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研讨会。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这项制度自去年开始全面实施。据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介绍,这项新制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全过程,即本科生导师制贯穿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突出“全程”指导;二是全覆盖,即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开,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覆盖学校全部院系和所有专业。


担任本科生导师都是谁?


据悉,目前,北京科技大学1360名专任教师担任10638名大一至大三本科生的导师,其中,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等担任导师的比例是100%


如今,不少高校就开始为本科生配备导师,这些导师不仅有“青椒”,还有长江学者、院士等“学术大咖”。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纷纷跟进步伐


2017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宣布,对本科生的培养将采用“师徒制”指导模式,为每名本科生设置学业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遴选出的186名学业导师,绝大多数是博士生导师。确定“师徒”名单后,每位学业导师将负责带领1至5名本科学生。


2019年,东南大学发布的《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推出导师制,为本科生配备包括硕导、博导和院士等在内的优秀导师,为本科生搭建最好的指导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素养和规范。东南大学每年的本科招生人数在4000名左右,导师制实行后,平均每名导师指导每个年级的两名本科生。


而从今年的秋季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全面实施“导师领航”系列项目。除了已有的学业导师制、新生研讨课以外,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按照“三全育人”的思路启动实施新生导师引航计划,为每一名本科新生配备成长导师,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发展。


这一制度,让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孙志辉如今负责指导11名本科生,他经常与学生们通过面对面、沙龙、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孙志辉表示,这项工作让自己增加了一些压力,也多了些分享快乐的途径。


为本科生配导师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北京科技大学对此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相关调查。据介绍,这项制度产生了不少积极正面的效果:在学业上,13个本科招生学院中,有8个学院大一必修课的不及格率降低;在竞赛方面,截至今年11月底,2019年竞赛获奖比2018年增加402人次,增加了13.65%,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增加了122人次,增加了23.06%,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竞赛积极性增强。


为了解导师制一年来的实施情况,从学生视角发现相关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还针对2017、2018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7187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692份。结果显示,68.96%的学生表示与导师沟通良好,学生认为导师在专业引领、帮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提高思想品德等方面帮助比较大。


在最近的一次沟通中,冯凯提议让秦梓杰制定一份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他告诉我,迷茫时可以多看看身边同龄人都在做些什么,给自己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明白自己当下所处的人生阶段,清晰自己的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信在他的帮助下,我会在未来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秦梓杰说。


本科生导师制是否会挤占硕博研究生导师资源?


由于不同程度的扩招,加上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等因素,本来研究生导师资源就紧缺,不少研究生已经都是被放养状态,很难得到导师的充分指导。现在高校一拍脑袋,想出一个本科生导师制,那么高校的导师资源更加紧缺。研究生的学术教育势必要进一步被压缩。


@ 干杯:现在青椒们考核压力那么大,自身都难保,大佬们又不屑于弄这些,本科生导师制全凭良心与热情了,就怕是学生还不领情


@mu:首先现在研究生扩招,老师自己的研究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细心指导,其次,本科生尤其大一大二课程多,再加上没有形成相关的专业基础,想知道导师能帮助什么呢?


@晓:我们很早就有了,老师们对此很喜欢。因为是缺人干活,一下子有免费的劳动力,多好。而且学生可以参加挑战杯科技创新等大赛,发了文章给挂个名,也都很乐意。一个缺人,一个想要学习科研能力,双赢的局面


本文来源:考博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青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q6olm8BxtCz63RLrA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