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抽烟喝酒纹身说脏话的白莲花明撩暗送抢你男朋友,你把渣男抢回来后发现自己怀孕了,最后白莲花养着你的孩子而你大出血死了,万万没想到,白莲花还是你最好的闺蜜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当有帖子讨论《七月与安生》,最赞回复如是说。
严肃脸。
请问什么时候起,影视剧里的角色统一变成了二元对立?
又是什么时候起,渣男、作女、白莲花、绿茶婊、撕逼就可以形容一个故事???
也许有很多电影“认真就输了”,但《七月与安生》,我想认真聊一聊:安生是不是绿茶?七月是不是腹黑?家明是不是渣男?三个人的电影里,到底谁是错的那一个?
用“三观党”的标准看,安生实在是有太多行为称得上“婊”了。
比如她主动去找家明。
比如她自己选择和吉他手去北京,却又在临走前故意露出家明送的玉观音。
比如她连续5年每封写给七月的信都“问候家明”,还在出租屋里和家明睡了。
但如果你能看懂她,大概也会心疼她。
安生爸爸早死妈妈基本不管她,没有朋友也不招老师待见,从没体会过温暖,是七月分享出了自己的家,可以说,她的全世界都是七月建立的,在那个世界里,对她真正好的只有七月。
闺房夜话时,七月说起有喜欢的男孩,安生表情一下就变了,酒吧里她对家明半开玩笑地说“以前七月总不来,有了你她都来了”,她对七月的占有欲是连她的一点改变都感到不安,何况是身边出现了一个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如安生所说,她对七月是从小就让的,自她吃下“她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的包子皮开始,在庙里感觉到了家明的爱,她先想到的就是离开,不是她不喜欢家明,是她更在乎七月。
但走之前,她要赌一把,看七月选家明还是自己,露出玉观音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诉七月,你男朋友喜欢我,我是为了你才走的,但七月只是泪流满面看她离开,安生赌输了,所以她走了。
至于“问候家明”,是她的一点不甘心吧,毕竟后来她交往过的男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渣男,而家明给人一种过日子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七月都想珍惜,何况四海为家一直漂泊的安生呢?她越流浪就越向往温暖,越会想当初如果选择留下,过安稳生活的会不会是她?
家明和七月之间,她当然会选七月,她恨的是从小的朋友有了恋人就比自己重要了,甚至为了这个男的舍得自己流浪,我愿意走是一回事,你希望我走变成另一回事了。
其实每次安生见到家明都表示自己有男朋友,北京那一夜算是天意弄人吧,她被赶出来连行李都没拿,家明又偏偏关怀备至,想到酒吧七月骂她贱报复心就上来了,我为了你流浪多年和你男朋友避嫌,结果你还为了这个男的防我跟防贼似的,那我就做给你看。
发现了吗?表面上看,七月对安生有很强的优越感,就像“浴室撕逼”时她对安生说的,“除了我,谁愿意跟你当朋友?我不给你带回家,有人管你吗?这个世界上除了我,根本没有人爱你!”
但其实,七月是隐隐嫉妒安生的,虽然她家庭比安生幸福,学习比安生好,可只要安生想,能做得比她更像模范生。
安生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从主动吃包子皮,到给七月妈妈送耳环,她天生就会讨人喜欢,七月妈妈不是说了吗,“其实你天分比七月高,只是运气不好”。
这一切,外人不知道,七月心知肚明,只要安生想,她根本抢不过。
这就是为什么她早在庙里就知道家明喜欢安生却装了7年——至少这一点,她要赢过安生。
女生之间就是有这样微妙的小心思,相爱相杀互生互灭,七月对家明的执念里有赌气成分,可能连她自己都没发现。
很多人说七月心机太重,一次次放任安生流浪,利用她的爱一次次伤害她,可她心里的苦,不比任何人少。看着安生坐火车远走她不难过吗?知道安生颠沛流离她不心疼吗?收到安生写的“我可以回家吗”她不内疚吗?
她对自己感到失望,失望没办法爱安生和爱自己一样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7年来她一直恨安生,同时也恨自己对家明不能放手。
浴室撕逼后,七月其实是让步了的,她把选择权交给家明,就意味着成全他们俩,只是家明最终放弃安生选择了七月,被求婚时她确实很惊喜,可越临近结婚就越清醒,最终她把家明推出去是希望他去找安生,而她自己重走一遍安生走过的路,吃一遍安生吃过的苦,这样她就不欠安生了。
关于家明渣最大的“证据”是,他对安生一见钟情却和七月在一起了。
但我觉得初见时他并没有喜欢上安生,虽然这个女孩很特别很有意思。
酒吧里一番唇枪舌战可以看做是两个同样喜欢七月的人的一场暗战。
家明:没想到七月的朋友还真怪
安生:没想到七月的男朋友还真无聊
安生:七月喜欢你什么呀
家明:七月喜欢你什么呀
安生:你喜欢七月什么呀
家明:你又喜欢七月什么呀
安生:我喜欢七月的一切
家明: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欢
家明的爱,是在后来三人的相处中慢慢进化的。
从处理和两个女生的感情来看他的确很不干脆,爱着安生却没勇气追随,不爱七月却打不破既定轨迹。不过从另个角度看,家明其实是七月和安生的综合体,既有七月的安稳,又比七月更有冒险精神,所以毕业后决定去北京闯荡;既有安生的自由,又比安生更传统保守,所以闯荡也只给自己两年,在七月摊牌后还是决定放弃大城市回家乡结婚。
他很努力地做一个世俗定义下的好男人,事实上也真的是个很世俗的男人,谈恋爱想找安生这样很个性对自己有很强吸引力的,结婚想找七月这样很标准能给自己稳定生活的。
电影上映时就有一种解读是,家明只是个符号,重点在两个女孩相爱。
我不认同,亲情、友情、爱情,对女孩的成长都很重要,因为经历过家明,七月和安生才最终长大,这部电影真的不是烂俗的闺蜜抢男友,也并不存在渣不渣的问题,成长就是年少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爱过、痛过、经历过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