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处不在,老平无所不知。欢迎各位看官光临零距离高考斋。
每年6~8月都是高考月,牵动着千家万户。高考成绩出来后来,最伤神的高考填志愿如期而至,经常听到有考生和家长Q群里咨询:“老师,城市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很多时候都无法正面的的回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具体情况,要作出合理的判断确实难。今天老平就谈谈个人建议,只是肤浅的看法,望指正。
刚刚高中毕业的你对大学和专业几乎是一无所知,未来想干什么工作,要学什么专业才能实现等等这一切都是无知的,更多学生压根就没想过要学什么专业,突然要你选择专业肯定非常头疼对吧?父母通常都要求选最热门的专业,听说学好这个专业就不愁饭吃,特别是看见某某亲戚的孩子就学这专业牛逼,通常你都会犹豫要不要去选这个专业排名最牛逼的学校,但是这样选择学校正确吗?这样的选择可能忘记了影响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城市,那么到底城市和学校究竟怎么选择?别急!我们先来看看毕业后的“钱途”如何,再做决定不迟。
在2016年兰州大学毕业生月薪排行榜上,收入最高的专业是金融业(6117.38元)、信息服务业(6112.05元)和制造业(4904.08元)。这看起来很牛逼吧,但这些差距都不能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相提并论。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北京(6852.00元)、上海(6644.46元)和广东(5802.85元),而甘肃省的平均工资只有4237.53元。
地域差异就能引发工资差异。这个规律无论是在昨天,还是在明天;无论是西部内陆,还是在东部沿海,在全球范围内都适用。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全国最高薪资的地点一定只会出现在北上广深,绝对不会出现在偏远小山村!而即便是最热门专业,倘若回到中小城市,薪资依旧会被当地的平均水平拉低。而大学所在的城市不仅仅决定了你的眼界,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了你未来去哪里就业,你的薪资有多高。
我们还是以兰州大学为例,这所大学的学生来自西北的就占到40.93%,而毕业后留在西北工作的人数占到44.34%,接下来占比例较大的生源地就是中南、华东和华北,而就业地和生源地的比例也大致相同。也就是说,除了一小部分的毕业生去了北上广深等地区,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还是都回到了生源地。
由
此可见,大学毕业生更多的还是选择回到生源的原因真的是西北地区的吸引力不够,相反,如果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时,试问哪一个不想留下!肯定结果会完全不一样了。让我们来看看在西南、东北、东南的三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作比较,看看你毕业后最有可能去哪里。
当在类似四川大学这样的西南地区学校读书时,学生的来源将决定了你将来去哪里。如果你本身就来自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那么你超过九成的可能性会回到这些地方的大城市里工作;如果你来自比四川经济还差的地区,那么你就有极大可能性会考虑留在四川大学这样的西南学校。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四川人,要想毕业后不分手,最好跟西北东北的谈恋爱,不要爱上华东华南人,因为大家都很现实,经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话糙理不糙!过来人自然就明白我在说什么。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图。/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如果你在东北名校、高贵的985——吉林大学就读,那么你的同学最有可能来自于吉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南省等这些北方省份。毕业后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回到生源地,除此之外最大可能去的地方是北京和广东,但人数绝对不会超过20%。同时,将有20%的吉林同学会离开本省,黑龙江也一样留不住人。东北的大学见证了东北人才的惨痛流失,所以你会发现东北的大学整体都不错,为什么地区经济就不能和华北、华东、华南相比,感觉东北就是在一直吃老本一样。
但是,如果你在广州这样的城市读书就完全不一样了,无论你来自哪里,毕业后你都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留在广州,即使不是在广州、深圳,也会是珠江三角地带这样的一线经济发达城市,能够留在类似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所以回到家乡的概率将比其他城市低很多。在2016年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中,有82.19%都留在广东,这意味着你有机会和好友一起进同一家公司,这也意味着毕业后小情侣异地恋的概率极其低。
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大学本身就比较好,自然留在北上广的机会比较多,那不妨来看一看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数据,这是一所全日制的独立学院,即民办院校。在2016年的毕业生中,仅有28.12%的同学来自北京,而最终留在北京的就达到42.04%。基本上没有回到原籍就业的毕业生都是留在了北京,说明北京的吸引力足够。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是人口流入最多的省市,你毕业后最有可能去这些地方,当然,早去总比迟到好。
另外你很有可能没有考虑到的事情,在大学期间的实习也是很重要的经历。最优秀的大型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北京就有183家,上海有94家,深圳有52家。在这些城市就读将有更多去大公司实习,自然就业的机会更大。
你可能觉得我们把大学说的太狭隘了,好像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挣钱一样。当然不是,大学最主要的意义仍然在于增长知识。但增长知识并不是凭主观意愿就可以的,它还有一个关键影响因素——资源。
想一想,如果你只是考了一个二本的分数,或者勉勉强强能上一个垫底普通一本,怎样才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呢?我想你会说做梦都办不到!其实也是有路可走的——去蹭优秀大学的资源。
哪里的优秀大学最多?我们以“211”高校来看,北京市最多,有25所、上海有9所、南京有8所、武汉有7所、西安有6所、成都有5所、广州有4所、长沙有3所、天津有3所。来这些地区读书当然不只是蹭课那么简单的事,只要人多,各种活动和项目都更容易开展开。地方高校之间的联合社团活动、跨校比赛到处都是。比如武汉学生成立了“武汉蹭课联盟”,分享当地各高校的讲座信息,武汉80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可以去名校蹭课、听讲座、谈恋爱。
所以也不要相信什么“偏安一隅更能潜心学术″的鬼话,学术研究最需要的是资源和交流。在这些名校比较多的城市,联合办学也更为常见。比如,武汉市的7所211高校组成了“七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拿到双学位证书。这一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都已形成规模,而他们之所以能展开的最大优势就是学校多,名校多。
所以,如果你要选城市,一定要优先选择北上广,这些地方不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你提供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更好的报酬。如果去不了这些城市,就去武汉、南京、天津这样的中东部二线城市尽管经济水平稍逊于一线,但名校多资源就多。
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可以作为第三梯队,如杭州、深圳、厦门等,虽然名校不多,但是社会资源丰富,这对你毕业后工作更有利。不过如果你有志于学并不着急工作,也可以选择成都、重庆、西安这样的中西部二线城市,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吃好玩好。
以上老平仅仅是从就业“钱景”、教育资源分析认为选择城市比大学更重要!因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该怎么实现,在哪里才会实现,这就决定选择城市的重要性!各位看官你会怎么选择?有更好的建议请留言!
我是“零距离高考”,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获得更多指导,祝孩子赢在高考,高考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