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
作者 · 尹建莉
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于知微
圆圆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了。
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6万元的珠宝。 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
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 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
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俩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 所以我们在孩子情感发育时,为什么不可以给出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 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解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
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尹建莉父母学堂”首席导师。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
-朗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 | 于知微
座右铭: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跟着我们参加“21天打卡”活动,活动期间坚持打卡21天者,都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小礼物噢!点击链接了解参与方式~#21天打卡活动#
赵羽涵(实习生) | 编辑
中国网小记者 | 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