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崖摩崖石刻,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县云州乡云州水库畔。水库坝址处在《水经注》中称独固门,唐代称龙门崖,清代称龙门峡,俗称舍身崖,崖高145米,坐东朝西,为完整花岗岩体,与对岸山峰并称二虎山,双峰对峙,壁立如门。白河及古驿道从此经过,是出塞必经要道。
这里双峰对峙,壁立千仞,远而望之,若天门微启。崖下幽深的涧底塞外诸水汇合于此,水流湍急,有绝塞天险之称。东崖壁石刻面积2000平方米。崖东半壁所凿的观音阁旁横刻着"舍身大士"四个字,字下浮雕舍身大士像,高2.5米,为一女子端坐在莲花盆内,面目文静,光彩照人。此女就是"土木之变"的殉节者。
崖壁上刻满诗赋佳作,现有"三路咽喉","雄峙畿辅","龙门崖联句"等元明石刻20余品。其中明代御史孙愈贤题刻的"朔方屏障"每字见方3米,间距4米,绝地百尺,气势雄浑,堪称塞外摩崖石刻之一绝。
舍身崖西南5000米的金阁山下有灵真观,为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邱处机四传弟子祁志诚行道处,时名云溪观。祁志诚苦修10载,誉盖朝野,后被尊为全真教大宗师,观内现存祁真人道行碑。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