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圳而言,“标准”、“质量”这两个词早已不是什么陌生概念。
2017年开始,深圳连续三年作出“城市质量提升年”部署。而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手段,“标准化”更是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
(2004年首届颁出的深圳市长质量奖,目前已经成为深圳市政府设立的全市最高质量荣誉)
(5G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深圳企业参与制定了5G第一阶段约30%的国际标准)
就在近日,深圳在质量标准工作方面又有新动作。
11月2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发。
据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了解,这是深圳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提升质量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这份重磅文件有何亮点内容值得关注?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又有什么联系?来看解读。
《实施方案》规划今后三年工作目标
《实施方案》按照全市深入落实《意见》实施三年滚动工作规划的要求,对后续全市质量标准提升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主要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质量标准六个方面,提出了深圳到2022年总的建设目标。
比如,明确到2022年,落户深圳市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达85家以上,新培育发布团体标准500项以上;又如,建成国家级质量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1个以上,等等。
而在记者看来,这些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深圳各领域质量标准提升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的落户为例。这项工作实际上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影响力息息相关。据记者了解,目前此类机构在深圳的数量为73个,其中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分技术委员会2个、工作组8个,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6个。瞄准进一步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的目标,深圳还需继续努力。
《实施方案》部署五大任务
提出141项具体举措
《实施方案》部署了五大任务:一是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标准体系;二是开展重点领域质量提升行动;三是创新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四是夯实质量基础设施;五是加强组织保障。
围绕这五大任务,《实施方案》又配套提出了23方面141项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
比如,在食品药品方面,提出要建设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立覆盖超过500种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评价实施规则。其中,今年要制订发布供深食品标准300个及配套认证实施规则100个,组织开展供深食品“圳品”认证。
又比如,在知识产权方面,提出依托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以上的两项举例其实恰是这些任务分工一大特色亮点的缩影——这141项举措既有点上的,也有面上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工作任务的具体化,更是任务落地的“责任状”。
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关乎城市发展
更关系百姓民生
质量强市战略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但这项工作与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相关?
带着这个问题细读《实施方案》,记者发现这份文件实际上在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细致的部署。
比如,筹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深港澳食品药品检测数据信息共享。又如,陆续推出“圳品”认证名单,建设供深食品标准体系等等。
“对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邝兵表示,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是惠及所有市民的高质量,是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的高质量。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导向。”
长期以来,深圳始终坚持坚持标准先行、质量引领,探索了一条对全国有借鉴意义的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国第一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第一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今年5月,深圳又因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当前,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又恰逢我国质量领域的国际盛会“中国质量大会”将于12月5日至6日在深圳召开,《实施方案》的出台可以说是正当其时。这背后不仅表明了深圳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更宣示了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奋力前行、勇当尖兵的坚强意志。
“双区驱动”已然为深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切实扛起“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城市质量提升到底应该怎么做,走什么路径,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都需要深圳做出解答。
热点推荐
- 深圳人工智能迎来新阶段!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
- 关注|20年专利保护期满,曾经辉煌的朗科路在何方?
- 深圳住房政策新动作不断 释放何种信号?
粉丝福利
- 价值近亿的达利展来深圳了,我们免费送票!
- 继续开动你的小脑筋!答题不止 福利不断!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毛芸 陈楠